神秘的恩施土家族吊脚楼,此生必去一次!

来源: 湖北旅游 | 时间:2016-11-05



恩施有一种楼叫“吊脚楼”

用恩施话说,叫作“几多漂亮”!

你去过吗?

没去过的话一定要去一次哦~

恩施,风格独特的山水之地。不一样的山水造就了不一样的土家人,不一样的山水造就了独具风格的土家建筑。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今天小游带你认识恩施土家人的吊脚楼,每一座吊脚楼都是一种别样的风景,一段美丽的故事,一个神奇的传说……


为疲倦的心寻找一片净土!

到恩施的大山去寻找它们吧!

土家吊脚楼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土家吊脚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高悬地面,楼上住人,楼下杂用,通风干燥,能防毒蛇、野兽的危害。又因居高临下,便于户与户之间呼唤应答,还以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而独具一格。

恩施农村土家人住房多为吊脚楼,常依山就势而建,起初不讲方位,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开始讲究房屋的方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朝西。房屋规模,小康户多为“五柱两骑”、“五柱四骑”,大户人家则有“七柱四骑”和“四合天井”大院。


吊脚楼民歌上央视

一首优美的歌儿,带你认识吊脚楼。


可能很多人觉得吊脚楼是神秘的,

不曾清楚神秘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儿有一个寨子

也许足够展示古吊脚楼群的故事


彭家寨


彭家寨坐落在武陵山北麓,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境内。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色古香,被誉为“湖北土家第一寨”。




中国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后撰文:“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宣恩彭家寨出马”。并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




彭家寨始建于清末年间,是武陵山区土家族民居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等,自古流行于土家族群居地域。山区山多田少,农民择地建房,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




而彭家寨吊脚楼群,经几代人的创造建设,终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之美的吊脚楼群,并成为外地游客感受恩施土家族民居的首选这地。(宋文 摄)




关于吊脚楼的那些传说



 
传说一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的吊脚楼。
 
传说二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


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于是就答应了。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


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吊脚楼房。

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
 
传说三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户土家农民,夫妇俩拉扯着两个孩子。每天丈夫劳动归来,总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阶沿上。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却被拉到了墙旮旯里,原来是狗在上面睡觉过夜了哩。为了避免再出这种事,他们就找来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绑在阶沿外边的柱头上,好挂蓑衣和斗笠。

一次,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织麻补衣,两个孩子老缠她,使她做不成活,她烦不过,找了几节木杠,几块木板,就着挂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个平台。她坐在上边去,继续织麻补衣,再也不怕孩子吵闹了。

人们见这样子好,便进一步把平台发展成住房,这就成了吊脚楼。

来源:网络综合

公众号相关信息

湖北旅游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