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有故事的古村落——礼社村
来源: 江苏旅游培训 | 时间:2016-11-17
来源: 江苏旅游培训 | 时间:2016-11-17
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本期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江苏最有故事的古村落之礼社村。
第五期——礼社村
礼社村位于无锡西北部玉祁镇西南,属惠山区,村旁河网交错,码头林立,是江南明清时期著名的商业集散地,也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礼社和无锡其他地方一样,每年都有一次盛大的庙会,各地庙会时间不同。礼社庙有叫轧神仙庙会,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礼社庙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四举行,它是礼社人最隆重、最快乐的节日。
村民相信庙会这一天,纯阳祖师会化身在人间,于是都想“轧神仙、沾仙气”。清晨,小商贩肩挑手提,早早纷至沓来,占位吆喝。善男信女更是衣冠整洁,梳洗一新,到庙里焚香膜拜。庙外人声鼎沸,呼朋唤友,邀亲留眷吃昼饭;庙内香雾氤氲,木鱼磬声安神悦耳,诵经念佛,夜以继日。夜晚,神仙庙场上节戏开场,草台班子京戏要唱上几天,生旦净丑在台上展露才艺。
每年礼社庙会的前一天,临近中午时分,一拨拨的人群朝村中的“神仙庙”涌来。庙前,几十张大桌上摆放着丰盛的菜肴,所有的佳肴都是素菜荤做,村民济济一堂,好不热闹。等一切都忙妥了,按村里的习俗,要请村中年长者吃个饭,这是村中上百年来不变的规矩。
无锡惠山庙会节
礼社的村民们就是通过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拓展和四乡邻里的关系,展示礼社村的礼仪,把礼仪文化传播的更远、更广。
礼社在南宋时建村,初名叫“吕舍”,后又改叫“礼社”,意蕴“尚礼守法安居之地”,有礼义安邦的意思。几百年前,礼社在无锡东林书院读书的人很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祖先最好的教诲,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是后代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礼社出过很多大家,除了被誉为老一代经济学家的孙冶方(原名薛萼果)、薛暮桥,还涌现出“一门四博士”(薛光鄂、薛光琦、薛光钊、薛光钺)、“兄弟两院士”(薛禹群、薛禹胜)。此外,百米长的龙形老街上还聚集着许多其他名人的故居。
清朝末年,村中薛景达仰慕范仲淹建范氏义庄的善举,在礼社西街口建薛氏义庄,他置义田数百亩,立规伟子,善继此志,以救济中贫残寡独、读书应试无力者,这种义举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出过四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其中就有孙冶方和薛暮桥,他们还是堂兄弟。他们同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他们学术理论在世界上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被经济学界誉为“双子座”。他们出生在礼社,他们在国家和世界经济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已达到祖训中治天下的最高境界。孙冶方和薛暮桥的故居就在龙形老街的戏台边。孙冶方原名薛萼果,家中四兄弟,分别取名薛萼栽、薛萼培、薛萼林、薛萼果,把每个人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栽培林果”,可想孙冶方父母为孩子取名时的寓意深远而务实。后来,薛萼果处于对母亲的深爱而改姓孙。
孙冶方母亲出身石塘湾孙家望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勤俭持家,给孩子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薛萼果十二岁那年,母亲就鼓励他离开家乡到四十里外的无锡求学,十七岁那年鼓励他远渡重洋,到遥远的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母亲经常勉励他勤奋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在那个年代,孙冶方母亲的想法算是开明的,她的想法已经跨出了家门,迈出了国门。
孙冶方
薛暮桥
当年,一个乡下孩子第一次坐轮船来到繁华的大城市,那种好奇与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当轮船停泊在通汇桥下的码头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条长长的街道,竖在路边的路牌上写着“冶方场”三个字”。“冶方场”其实应该是“冶坊场”,无锡人在写地名时,往往因为同音而忽略了偏旁,“冶方”两字从那一刻开始,就在他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且,冶方的寓意跟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十分契合,所以薛萼果最后改名叫孙冶方,并且使用终身。孙冶方之所以能成为治理国家经济的大家,与薛家传承了几百年的礼义教诲和礼义环境密不可分。
礼社不仅有孙冶方、薛暮桥这样的大家,晚晴时期还出现过薛仲吉、薛愚泉等六位举人,二十三为秀才。民国年间,薛光鄂、薛光琦、薛光钊、薛广钺四兄弟被称为“一门四博士”。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四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暮桥、薛愚群。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薛愚胜等,他们在国家科技经济领域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无论是老还是少,无论是留守家园还是身处异国他乡,只要扎根礼社、根扎玉祁、根扎无锡,他们就一直会血脉相承地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那是他们一生的乡愁情结。他们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礼义之本,而坚守的是一份爱国之心。
来源:《江苏古村落》
作者:陈光庆 夏军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关注我们:搜微信号“江苏旅游培训”(js_lypx)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