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

来源: 湖南省旅游协会 | 时间:2016-11-18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调研,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并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


近日,一组航拍十八洞再次大热:十八洞有多美?这三年发生了哪些巨变?听听村民怎么说。






十八洞村地处高寒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村民主要为苗族,村寨之间隔山相望,有“云雾中的苗寨”之称。



勤劳好客的苗族村民在村口稻田“绘制”出一杯热茶,欢迎來到十八洞村的客人。



图为村口的稻田画及远处的梨子寨。



梨子寨全貌。



竹子寨全貌。




村内随处可见绿色公益标语,在提倡环保的同时还贴心的給出日常用语的发音。



当地政府本著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保证建筑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对路面进行了硬化,整个村寨古朴整洁。



交通更顺畅了
出村赶集少花1个多小时


十八洞村由飞虫、飞虫小寨、梨子、竹子四个自然寨组成。图为梨子寨与竹子寨遥遥相望。


“以前步行出村到5公里外的排碧乡赶集要走近两个小时,如今坐车只要10多分钟。”65岁的村民龙圆满一家三代同堂,祖祖辈辈生活在十八洞村竹子寨。她说,村子地处偏僻,三年前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出门不是晴天一身灰,就是雨天一身泥,逢年过节走家串户很不方便,几个月不出山更是“家常便饭”,修通出山公路成了大家的共同期盼




以前的土路现在修成了沥青路。


“如今变化很大。你看,以前的土路现在修成了沥青路。”73岁的小学退休教师杨东仕高兴地说。“村里的基础设施现在都建设得很好了。水、电、路都通了。”杨东仕说,以前有一半的村民吃水靠挑,现在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过上了好日子的杨东仕在自家门前贴了副对联:“习主席握手温暖人心,共产党领导福泽万代。”


“我现在做梦都想着总书记再来看看!”杨东仕说,没有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之策,就没有十八洞村的今天。




有了电,村民们围在一起看电视。





产业更兴了
青山绿水成了金山银山




“山多地少是实情,脱贫致富心所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十八洞村人拧成一股绳,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产业兴村为龙头的致富路,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大路。

 



绣娘们正在绣苗绣。


2014年3月8日,十八洞村确定了五大产业:劳务经济;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烤烟、猕猴桃、野生蔬菜、冬桃、油茶等种植;特色养殖业,如养湘西黄牛、养猪和稻田养鱼;苗绣;旅游服务业。


烤烟种植项目落地。


这一年,精准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把十八洞村青年和民兵组织起来,成立了十八洞村青年民兵突击队,勇挑精准扶贫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突击队员隆英足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她牵头成立了木兰养猪合作社,赊给贫困户仔猪和饲料,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18个贫困户入社养猪,“钱景”看好。

 


电商助力,腊肉销路有了保障。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随着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能手返乡创业,村里先后开了四家农家乐。从独具苗家风味的特色餐饮吃香,到湘西腊肉、野生蜂蜜等农产品热销,再到蜡染、苗家刺绣等手工艺品走红,旅游兴村正迸发强劲活力。

“打工的人回来了,外面的客人也来了。”6组村民杨秀富、龙拔二夫妇,在工作队帮扶下,开了一家羊肉馆,去年一举脱贫。客人有需要时,龙拔二还现场表演苗绣技艺。



村民们热火朝天的修建石板路。


“精神力量”,村民施成富家的门楣上镌刻的这四个大字,让人深深震撼。施成富老人说,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坐在他家的禾坪上就精准扶贫进行了座谈。

“总书记亲自来指导我们村脱贫,这是多大的福分啊!我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总书记能再来十八洞村。”今年73岁的施成富念念不忘地说。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长沙晚报、湘西头条


公众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