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的心相拥而舞,那些喧闹便与我无关
来源: 山西晋城旅游 | 时间:2016-11-29
来源: 山西晋城旅游 | 时间:2016-11-29
他天赋极高、年少有成,17岁就发表了第一首诗,20岁便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他感情细腻、文笔优美,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作品让他蜚声文坛;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其历史特写集《人类群星闪耀时》堪称经典之作。1881年的今天,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茨威格出生在维也纳。作为世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茨威格说
(插画作者/勾犇)
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
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
爱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
每个人在对方面前都在演戏,可是谁也没有欺骗谁。
素描 · 茨威格
一个靠才华走上写作之路的“富二代”
1881年11月28日,斯蒂芬·茨威格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良好的家境让他衣食无忧,可以全心投入写作和学习。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就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首诗;20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23岁就已获得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茨威格在《新自由报》当了一段时间编辑,创作上更加专注于小说。
凭借出众的文笔和才华,茨威格很快赢得了名声。在那个非影像时代,茨威格的作品不但畅销,而且其本人也罕见地成为了“偶像作家”,经常会在公共场合被读者认出来,可见他的人气之盛。
年少有为,风光无限的茨威格在欧洲四处游历,社交、演讲、签名、接见粉丝。那是大战之前的欧洲,正如他在作品《昨日的世界》中所描述的那样,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就连酒店门童都谈论文学音乐,举止风度翩翩。
他感情细腻,作品散发着诗意
茨威格的作品为何广受欢迎?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定义,“写得好并且写得好看。”茨威格文笔优美,感情细腻,作品中处处体现抒情的诗意之美。
其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这句话,便俘获了不少女性读者:“你从来也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的身上,就像踩在了一块石头上面,你总是走啊,走啊,不停地向前走着,却叫我在等待中逝去了一生。”
茨威格在文字上始终保持着平易且优美的风度,让读者感觉文字是在自然流淌,没有卖弄和做作的感觉,并且经常有启迪人心的金句接踵而至。
茨威格小说受读者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情节紧凑,叙述环环相扣毫不拖沓。茨威格曾说:“我作为读者缺乏耐心,脾气急躁……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以充分的享受。”
他还是“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茨威格还以心理刻画见长,人物富于多样的人性特征。他的小说多描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心理的文字临摹有一种极致化的细腻,诗意化的文字配合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让阅读变成了一场既微妙又酣畅、既意外又合理的内心冒险。奥地利精神分析学专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得到了最完美的应用,评论界因而称他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这部心理分析小说以一个女人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其中,一段段哀婉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喜乐、苦痛、迷惘、绝望,人类细腻的情感世界在茨威格笔下抽丝剥茧,幻化为现实。
茨威格的这一创作特点其实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他们曾是很好的朋友,茨威格十分推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它向人们指出了进入人的灵魂、探索人的深层心理之路,“对灵魂的发现,对自我的认识,将成为我们——变得智慧的人类——将来越来越大胆地破解又无法最终解开的课题”。
纳粹掌权后,他的命运从此转向
然而在1933年,纳粹掌权以后,出身犹太家庭的茨威格命运从此转向,开始了颠沛而绝望的流亡生涯。
在德国,狂热的纳粹学生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茨威格的大批作品也未能幸免。1934年,奥地利政府又对茨威格实施了“抄家”,逼迫他不得不离开祖国。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茨威格离自己的“精神故乡”越来越遥远。1940年,已经取得了英国国籍的茨威格前往美洲,并最终来到巴西。
茨威格曾经试图让自己相信,巴西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他于1941年出版了《巴西:未来之国》一书,全方位地勾勒出了自己眼中的“南美天堂”——不同阶级、种族、肤色、信仰的人彼此和谐共处,“他们致力于尽快消除彼此的差异,成为完完全全的巴西人,共同建立一个团结的新国家”,刚刚从屠杀和硝烟中逃离出来的茨威格为此动容。
难以忍受孤独与绝望,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不过,巴西没能成为茨威格的重生之地,而是见证了他生命的终结。1942年2月22日晚,茨威格同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家中共同服药自尽。茨威格在遗书里写道:“我的母语世界已经沉沦并抛弃了我……而我的精神家园欧洲亦已自取灭亡。”此时,欧洲大陆在纳粹屠杀的阴影中,正陷于最黑暗的时期,然而,距离纳粹覆灭仅仅还有不到3年时间。
但茨威格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在距离家乡万里之外,离开了读者的鲜花与掌声,失去了能够理解自己作品的环境,他很难忍受那种如藤蔓般遍布内心的绝望和孤独,那种感觉,用他在《象棋的故事》中的文字来形容,“就像是沉在海底里的一个密封箱”。
成功的秘诀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25岁的时候,我在巴黎一面研究,一面写作。那时发表的文学作品,已有不少人赞美;其中有些连我自己也很喜欢。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可以更加完美一些,虽则自己不能决定短处究竟在什么地方。
在这个时期,一位艺术大师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教训。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折点。
有一晚我在维尔哈伦先生家里,他是比利时的名作家。同座有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雕塑艺术的退步。我那时年少气盛,竭力反对他的意见。我说:“以巴黎而论,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位雕刻家足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吗?难道罗丹先生雕刻的《思想者》《巴尔扎克》,不是跟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同传不朽吗?”
△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我的驳辩说完之后,维尔哈伦欣然地拍拍我的肩头。“我明天就要去拜访罗丹先生,”他说,“跟我同去。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会面。”
我满心高兴。但第二天维尔伦把我介绍给那位雕刻大师之后,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然而那位大艺术家是十分和善的。我们告别的时候,他转过脸来对我说:“我想你或许要看看我的雕刻作品。可惜都不在这里。但请你星期日到我梅登的乡下住宅来,并且我们可以一同用便饭。”
在罗丹朴素的乡下住宅里,我们坐在一只小桌子周围吃了一餐家常便饭。他慈祥而柔和的顾盼,坦率的神情,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
他的雕刻室也很简单,装着高大的窗子。里面有已经完成的雕像,更有许多石膏塑的作为试验的模型——一只膀子,一只手,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指头或一个小小关节;桌子堆满种种素描的图形。这地方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在不断研究,不断工作。
罗丹套上一件白布外衣,立刻变成一个工人的样子。他在一个雕刻架前立定了。
“这是我最近的作品,”说着他揭去盖在上面的湿布,就露出一个女性的半身像来,神采焕然,那是用泥土塑的。“我觉得这已是完工的了。”
这身体魁梧、肩膀宽阔、一脸灰白胡子的老人后退了一步,侧着头细加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但审视了一回之后,忽又喃喃自语道:“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嫌太硬。对不起……”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产生一种更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
“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
如此继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从没有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具像之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好像上帝着手创造世界的第一天那样。
后来,他大功告成似的松了一口气,丢下小刀,把刚才的那块湿布给塑像盖上,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宛如一个男人给他情侣披上披肩。然后转身向外,那魁梧的老人恢复了初见时的样子。
他还没走到门口,忽然发现了我,他一惊。直到这时候他才想起了我,刚才的失礼显然使他非常过意不去。“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我十分感激地紧紧握住他的手。或许他也感觉到我的情绪,所以微微笑着,举起胳膊围住了我的肩头,两人一同走出那房间。
△罗丹和他的雕塑
这一天所得的教训,比我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从此以后,知道一切人类的工作如要完善而有价值,应当是怎样做的。
一个人可以这样完全忘记时间、空间与整个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受到空前绝后的感动。这一小时,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上。
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完美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便无神妙的方法了。
内容转自央视财经
来晋城,上晋城旅游资讯网~
优惠多多、福利多多!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哦!戳原文了解详情
了解晋城旅游动态·关注晋城旅游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晋城旅游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