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朝歌》:神勇荆轲
来源: 河南淇县文物旅游 | 时间:2016-12-07
来源: 河南淇县文物旅游 | 时间:2016-12-07
民国十八年的一天早晨,有人发现位于朝歌城南门外三里那座两丈多高的战国义士荆轲的古墓,被人盗开。三尺见方的石门洞开,冒着幽幽的岚气。盗墓者是师范学校校长李道三。缺乏文物意识的人们弄清盗墓者并未得到任何金银珠宝,仅仅获得一支绿锈斑剥的古剑,愤怒的情绪才慢慢平息下去。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常居朝歌城内,原名庆卿,自幼喜爱读书、击剑,刚勇善谋。后来游历燕国,改氏曰荆。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有:“荆轲旧居:在县境内,战国时刺客常居于此。”清顺治十七年《淇县志》、乾隆十年《淇县志》也都有记载。
公元前227年,秦王政(即秦始皇 )带领重兵,并韩、灭赵,直逼燕国。荆轲受燕太子丹所遣,与副使秦舞阳一起,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子期的头颅和卷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入使秦国,欲借献图而刺杀秦王。秦王展阅地图时,图穷匕首见,荆轲猛然拉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直刺其胸,可惜没有刺中,被秦臣拿住,壮烈殉义。
古人崇尚勇猛无惧的人,把勇者分为几种类型。一曰“血勇”,怒则面赤;二曰“脉勇”,怒则面青;三曰“骨勇”,怒则面白。此三勇虽然性刚力强,但常怒形于色,难以成就大事。荆轲喜怒不形,深沉而有谋略,被称为“神勇”。
跟随荆轲一起去见秦王的秦舞阳,是有名的燕国武士,十三岁时就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杀人。但在秦国献图时,面对秦王,秦舞阳面白如死人,差点露出玄虚。荆轲则四顾而笑,言辞从容愈和,巧妙周旋。
荆轲献上的督亢地图在秦王面前缓缓打开,卷在地图里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左手抓着秦王的衣袖,右手持着匕首,向秦王辞刺去。秦王惊慌失措,扯断衣袖,甩开了荆轲,站起来就抽佩剑,可是佩剑是看样子的,剑身很长,拔不出来。秦王绕着柱子躲避,荆轲持匕首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御医夏无且拿自己背的药袋子向荆轲砸去,使秦王赢得喘息机会,左右的人喊“从背后抽剑!”提醒秦王从背后向上抽出鹿卢宝剑。
荆轲的左腿被秦王用“鹿卢”长剑砍断,不能站立,就将匕首猛然向秦王投去。匕首被秦王躲过,刺入铜柱之中。最后他连中八剑,手指也被削去三个,仍然倚柱而笑,大骂秦王“恃强凌弱,吞并诸侯”。气绝而死后,仍然双眼圆睁,吓得秦王心颤目眩,半天缓不过气来。如此大义凛然,大智大勇,怎不令后人钦佩敬仰。荆轲出使秦国前,燕太子丹及亲友宾客曾在易水边设宴送行,大家都知道此行使命重大,任务艰巨,凶多吉少,都特意穿戴白衣孝冠参加送别仪式。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含泪击筑,荆轲舞剑而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
荆轲收起长剑,仰面呵气,直冲霄汉,立即化作一道白虹,横贯天空。他由徵调提高到羽声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虚气兮成白虹!”然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腾身跃上马车,扬鞭策马飞驶疾去。
这一历史上少见的激烈雄壮的场面,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震撼着后人的心扉。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来到朝歌,写了一首感怀神勇荆轲的诗:“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采繁忆幽吹,理棹想荆歌,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司马迁把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有人这样叙述刺客和杀手的区别:“刺客是伟岸的,杀手是猥琐的;杀手卑怯地站在刺客的阴影里,完成着主人交代的难以完成的使命。刺客和杀手的分野犹如大师和匠人的区别。刺客杀人讲究起承转合,杀手杀人没有任何禁忌与规避。杀手和刺客是明显的悖论,杀手和刺客相互消解着自身的存在价值。刺客是活生生的人,而杀手只能是工具,杀手是一支孤零零的手。”“杀人者不需要思想,有时,思想反而成了刺客的包袱。”
荆轲殉义后,故里朝歌的百姓费尽周折将义士的尸体和他曾佩过的古剑运回朝歌,建造墓冢,春秋祭祀。不想二千年后,义士的墓冢竟被人盗伐。在十年动乱极左思潮的狂热中,荆轲墓冢再次受洗劫,当时要兴修水利工程,有人建议:荆轲墓被人盗过,已是一座空墓,没有任何价值,但里面四壁都是条石所砌,不如废物利用,取出修水利。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各地都成立了战备营,于是,当时淇县战备营奉命把墓土挑开,将条石运走。笔者曾亲耳听过当时参与行动者的描述,他说里面有墓道,有相通的三个墓室,全部由长条石砌券。现在,荆轲墓遗址虽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仅剩西南部分的半边封土,长满荆棘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