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宰相家里的那些事

来源: 山西皇城相府旅游景区 | 时间:2016-12-18




历史的风雨—留下大孝子的传说

       相府主人是陈廷敬。陈廷敬何许人?说出来让人肃然起敬。陈廷敬原名陈敬。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氏以诗书、耕读传家,家风淳朴,家教甚严。陈廷敬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顺治十五年,陈廷敬科举中进士,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帝为阳城人陈敬改为陈廷敬。借皇帝金口玉言,再加上其为人,做官之道,为陈廷敬治政为官、学术研究,展示才华提供了良好的舞台。这在清朝的汉人高官中是无与伦比的。他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士、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


       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撰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文化典藏。可见,山西不光出煤,还出人才。就在这一方厚土上,产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 

                                                                                                                                   

       但是路上一直有个疑问,明清两代,皇城就是北京的紫禁城,何以北留镇也有一个,再就是宰相府也应该在京城才是,宰相退休回到故里严格意义上家乡的老屋也不再是官邸。当然在老家扩建并装修了官邸,外人称之为相府尚可理解。但称皇城,弄不好要杀头的!

 


       于是导游讲了一个传说:陈廷敬在朝为官,很受康熙皇帝敬重。陈廷敬的母亲张氏六十多岁时,就提出要儿子带她去北京看看皇城。
      

       陈廷敬想,从老家到北京要翻山越岭两千多里路,按当时交通条件,非常艰难,于是仿照北京皇城的模样修了一个小皇城,谁知陈廷敬修皇城的事被人密报了朝廷,康熙点起三千御林军,亲自出京,直奔山西阳城。陈廷敬就让工匠们连夜刷色,把一座城堡全变成黄色。康熙皇上到了阳城,看到只是一座黄色小城堡,就规模大小来说,不足北京的万分之一,陈廷敬忙带全家人跪礼相迎。康熙皇帝问明了修城的情由,被陈廷敬的孝母之心所感动。康熙皇帝曾两次到此,并下榻此,大概可以叫皇城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如今康熙皇上带着他的仪仗,每天上午9时以后准时驾临赐匾。

  

天子恩宠—荒僻山村竟成巍峨皇城 


       
在皇城,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沁人心脾。


中道庄城门


       皇上每天九点半准时驾临,那气势依然仪仗威严,皇上临幸,陈廷敬率家人跪礼相迎,三呼万岁。康熙照例将那“午亭山庄”匾赐予。


诗书传家—造就几代达官貴爵 


       皇城相府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城堡建筑群,枕山临水,依山而筑,总面积36580平方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分为内城和外城,四周城墙雄伟,雉堞林立,错落有致。内城建于明代,外城建于清代。
 

       

       外城叫中道庄,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的。按照内城风格,条石筑基,青砖砌墙,城楼、堞楼、望河亭前后呼应,左右相倚,与内城相接。既可登高远眺,又可居高临下,拱卫拒敌,外城门上镶嵌有两块匾额,上为“天恩世德”, 下为“中道庄”。中道庄含意:一是自古以来,在樊水河畔,上有梅庄,下有槐庄,皇城处于中间地段,故名中道庄;二是说皇城的主人身居官场,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庄”。外城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中道庄”内石板铺路,沿路建有石牌坊两座。其主要院落包括冢宰第、点翰堂、东书院、内府、内宅、小姐院和花园。



      

      穿过中道庄城门后看到的是这大小两座石牌坊。它是陈氏家族用来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

 


      

      大牌坊,通体石雕而成,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楼,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牌楼上方“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使的别称。牌坊最下面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使陈廷敬”,就是相府主人。


      陈氏家族中,最显赫的当属陈廷敬,陈家书香门第,家学渊博,他从小受到熏陶,自幼聪颖过人,3岁起诵诗词,6岁入私塾,清顺治8年13岁时以“童子第一”入潞安学,顺治14年赴太原会试中举人。顺治15年,年仅20岁的陈廷敬殿试中二甲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授庶吉士,入“储养真材”,以备任用”的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他在朝为官53年,后担任过吏、 户、刑、工四部尚书,并入阁拜相。左右分别有“一门衍泽”、“五世承恩”8个大字,意思是说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下边则是陈廷敬兄弟子侄们所取得的功名和官职。



      陈廷敬的高祖父陈修却屡试不第,无奈之下只好做起生意,经营煤矿和冶铁,很快积累起庞大家资,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望族。尽管已经富甲一方,但陈修对子孙的学业要求更严。到陈廷敬祖父一辈,陈家建起家塾,既教自家子弟,也收附近穷人家的孩子。及至陈廷敬的父辈,其父陈昌期经营着家族的产业,伯父陈昌言则考中进士,出任过知县、御史。


 

       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官居县令以上的多达30余人,官迹遍达京、粤、浙、川、桂、黔、陕、鲁等地,留诗作于世的诗人也达30多位,成为北方显赫一时的官宦文化望族。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康熙帝御赠陈廷敬诗中有“礼仪传家训,清新授紫毫。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评价。乾隆皇帝更是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皇城村的建筑均为明清建筑,其牌坊、匾额保存完整,从上面的一些题词、诗句,可以看出陈廷敬的为人、为官之道,  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恩宠。


                                             

      牌楼的护柱石由狮子滚绣球的图案组成。再往里进,为小牌坊,小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仍是通体石雕,两柱一楼,上载从明代嘉靖到清代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所授官职,这同样成为陈氏一门荣耀的标志。

 

 层楼叠屋—见证家族的兴盛

                     

                   冢宰第                  

          

       外城的主体建筑是陈廷敬的私宅“冢宰第”,在陈廷敬拜相后又挂上了“大学士第”。

   

     冢宰第门楼高大,威严壮观。



                                                                          

     在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外面的两柱间加上了“大学士”匾额一块。“冢宰第”的建筑装饰,开清代颍细繁密的先河。 


 

     陈廷敬的家族是晋商文化的早期代表,远在明末清初时生意就南跨东南亚,北达俄罗斯,财源茂盛富甲一方,且连续七代长盛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古训。陈家富而求学,经商积累的财富为后代读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御史府”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的宅院。陈昌言是陈廷敬入阁之前陈家官位最高的人,陈廷敬五世祖的堂兄弟陈天佑在明代嘉靖年中了进士,完成了陈家从务农到挖煤再到书香世家的转变。到陈廷敬这一代,陈家已经辉煌了二百多年了,皇城村的内城“斗筑居”已经建成,陈廷敬就是在内城“世德院”中降临人世的。

              


巍巍广厦—俨然大城气派

从小姐花园的假山上了城墙

                                                                                           

       

      沿着外城城墙走到了内城城墙。内城建立在一个山坡之上,城墙随山势逐级上升,站在城墙之上,远眺河山楼,俯瞰着城墙里面的大小院落,城内外府院相连,125间“藏兵洞”层层叠起,“荣山公府”、“御史府”、“陈氏宗祠”、“世德院”、“树德院”。比肩而立,形成了内城的庞大规模。



    “ 西花园”、“西山院”、“紫云轩”诸多建筑物,既有北方建筑的豪气,又有江南建设的园林氛围、文化气息,在这一建筑群内,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城墙以南又建有南书院、花园、九曲桥、状元桥、快哉亭、魁星阁、飞鱼阁、转毂楼、八卦亭、祖师庙等。山顶还有文峰塔。       




    在城内的城门上方镶嵌着一块不大的石匾,上书“斗筑可居”4个大字,这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手书。内城形似斗状,是陈家为躲避明末流寇的侵扰而修建的。


       

    文昌阁和春秋阁建筑在了城墙上。 

 


      

      内城的中部是陈氏宗祠,那里面有陈氏家族的总谱。宗祠南面的“世德院”是陈廷敬出生的地方。河山楼北面的“树德院”是皇城的早期建筑,是由三层楼的正房和二层楼的厢房和倒座房围成的四合院。


 

       止园书院,也叫南书院,是陈家子弟学习的地方。世德院。带“西山”匾额的门叫八卦门,远处城墙上的城叫做堞楼。


 宛若城堡—铁打基业

           

屯兵洞


   
    来到内城墙上,登高远朓,内城最引人注目,当数三间七层、高百尺的河山楼和屯兵洞等建筑。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           

          

     河山楼                     

       

      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河山楼颇为显赫,成为皇城标志性建筑物。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侵扰而建造的防御性建筑。


      

      楼分七层,有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雄浑坚固,可容千人避难于其中。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备有石碾、石磨、灶具等生活设施,并有地道通往城外,以防不测。自崇祯五年建起河山楼后,果然遇到乱兵围攻,村中八百多人及陈氏家族避难于楼内,在一个月内抵御乱兵的侵犯,使千余人的生命受到保护。陈氏家族凭借坚固的河山楼顽强抗击了数次流寇的袭击。

                                                 

 

     站在内城高处可以看出,内城与外城相连,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内城的建筑多是坐东朝西的四合院,典型的晋东南民居特色,外城坐北朝南,明代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 

              



     城内遍布藏兵洞,城头有垛口,东南、东北 两角设有文昌、关帝二阁,整体造构坚固、雄伟。

 

 

      纵观皇城相府,有大型院落19落,房屋640余间,设9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卡可导,形成了外城包内城,内城套外城,内外连环套,稳固保安全的坚固堡垒。城楼、堞楼、角楼互相关照,垛口星罗棋布,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深宅巨府的价值—历史积淀  文化传承

      

       皇城相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宏伟的建筑,还在于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个朝臣宰辅的故地,能遗存这样多的皇帝御笔,历史上很少见的。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弘治_朱佑樘,1488年—1505年在位。)到清乾隆(公元105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官居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72岁高龄的陈廷敬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康熙帝婉言谢绝。当年十一月,他这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获得恩准。但康熙帝命他原官解任,但仍留京用事,总裁《康熙字典》编修,并说“卿是耆旧,可称完人。”

 

 

      陈廷敬在编撰《康熙字典》过程中,精选了30多人的编撰班子,日以继夜,呕心沥血,陈廷敬辞官后,康熙对他更加关怀有加,经常到他寓所探望。次年2月康熙帝再次到他书房巡视,看到陈廷敬不顾体弱多病,一丝不苟地编字典时,备受感动,当时御笔亲书“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幅匾联赐予陈廷敬,并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

 

 

      历史上的陈廷敬不但廉洁奉公、品德高尚,而且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曾任《明史》、《鉴古辑览》、《佩文韵府》、《平定三逆方略》、《康熙字典》、《大清一统志》等大型重要典籍的总阅官,参加过《清世祖实录》的编撰;当过《清太宗实录》的副总裁。著述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选》、《午亭归去集》、《尊文阁集》、《午亭三人》、《述古训》、《孝经刊误述释》等。《午亭文编》是他的主要著作。书中大量记载了他为官上言的文稿。是研究清康熙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陈廷敬擅长诗作,一生写了很多诗,他的诗以咏物、怀古、寄情为主。   


 

     作为朝廷重臣,他与同僚能和睦相处共事,勤于政事,举贤任能,受他推荐的王士祯、汪婉等名士,都成为廉洁奉公的好官。陈廷敬与康熙皇帝这一长一少、一师一徒、一汉一满、一臣一君,各显才华,以辅佐重臣和旷世明君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这在清朝是罕见的。 

 

  
     就在字典初见规模时,陈廷敬于公元1712年4月逝于任上。陈死后,康熙帝给其极高的荣誉。用现在的话说,名分、葬礼规格、丧葬费等等,都是史无前例的。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满汉之间,还是从君臣之间,都是一段佳话。 


 

     著名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为我们展现了三百多年前清朝云谲波诡的官场风云,浓墨重彩描述和塑造了陈廷敬这个特定历史人物在那官场中的人生,展现了他的高尚人格、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辅政的艰难历程等画面和细节。此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陈廷敬这个古代知识分子近乎完美的形象。王岐山在离任北京市长时,向同僚推荐《大清相国》一书。 

 

告别之时—把那些对联带走
 



        每幅对联皆对仗工整, 意义隽永,都可以为此作一篇文章。可以说3.6万平方米的皇城相府既是皇恩浩荡,又书香传家。


庭余草色饶文思   坐有兰言怡素心

 天半朱霞云中紫燕   山头明月岭上清风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  读书启后勤俭传家   

闲拈古贴临地写  静把清尊对竹在

苍松翠柏窥颜色  秋水青山见性情 

传家有道帷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乐出人间善本精雕成醉 珍藏世上好书漫卷如狂

精研史书知今古   慎典丝纶见太平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旧书细读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

事当发轫求初步  学似为山重始基
书卷闲开聊索句  岭云偶盼足怡神

读古人书需处地设身一想   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睡去能为蝴蝶梦   老来始作凤凰鸣

心事传经留奏草   功名报国在文章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

没机会说,

等有机会说的时候,

却说不出口了。”

点击写留言吧,

说出你想说的话。




公众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