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怎么做?一位资深乡村规划研究者这样说
来源: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 时间:2016-12-05
来源: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 时间:2016-12-05
主讲人名片:
骆中钊,当代著名乡村规划专家、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学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原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总建筑师,曾任建设部村镇建设试点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建筑师,现任乡魂建筑研究学社创始人、首席专家,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院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总设计师,中国创意乡村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城乡建设》全国理事会顾问。长期从事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研究和创作,出版《中华建筑文化》《泰宁——汉唐古镇、两宋名城》《风水学与现代家居》《乡村公园建设理念与实践》等百余部专著。
万绿丛中的洋畲新村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农业领域中长期规划文件。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刚刚印发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十三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规划》还提出,要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等。
统筹规划改造后的乡村
切实做强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确保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的自身价值,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正在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
顺天时接地气
关注乡村旅游
1999年前后,我提出生态旅游富农家的理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的洋畲村,距龙岩市区15公里,离319国道4公里,是一个群山环抱、山高路陡的山旮旯里的偏僻小山村。经过10多年的精心设计、精心建设,如今洋畲村不仅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也搞得红红火火。洋畲村有108户380人,现在除个别农户因为孩子上学搬进城里外,已经有102户建起了新房,全村40%的人在经营乡村旅游,超过40%的人在从事为乡村旅游服务的种植、养殖等配套产业,经营农家饭馆或农家旅馆的有30多户,每户每年的收入达到8万元至10万元左右。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1999年的毛收入3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纯收入1.5万元。洋畲村现在每年的游客量达到20万人次,多数为龙岩当地以及厦门、漳州、广东的游客,也有一些国外游客。洋畲村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根本。
2006年,我又提出要打造创意性生态乡村文化,后来演变为乡村公园的理念。
我长期在基层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实践,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乡村园林进行实践探究时受到深刻启迪,认识到乡村园林是中国园林师法自然的范本。弘扬乡村园林,创建乡村公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途径。
乡村的基底是广阔的绿色原野,村庄是其中的斑块,形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基底是密密麻麻的钢筋混凝土楼群,城市公园仅是其中的绿色斑块,因此城市公园是“万楼丛中一点绿”。同样有绿,农村是“万绿”,城市只有“点绿”。如果能够顺应天时、接应地气地创建乡村公园,便可开发各具魅力的乡村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乡村公园以其文化性、集约化与仅停滞在单纯的吃吃饭、转一转的粗放型、家庭化的农家乐存在着文化差异,成为农家乐向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建立在传统乡村园林、绿色村庄、美丽乡村和历史文化村(镇)基础上的乡村公园,是将建设范围扩大至全村域(乃至邻村)、全乡(镇)域乃至全县域,不仅对当地的优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秀丽的田园风光进行产业化开发,激活乡村的山、水、田、人、文、宅资源,而且把绿色村庄的每一项产业活动都作为产业观光、寓教于乐的景点进行
策划和建设,可以在资金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使乡村的产业规划和乡村园林与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开发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促使产业景观化、景观产业化和设施配套化。
创建乡村公园
提升乡村品质
乡村公园的建设理念是:以乡村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建园,园住农民;园在村中,村在园中。乡村公园将充分激活乡村的山、水、田、人、文、宅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强盛;传承地域文化,展现乡村风貌;开发创意文化,确保农民富裕。乡村公园是涵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生态化的田园风光、园林化的乡村气息和市场化的创意文化等景观,并融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乡村产业文化等于一体的新型公园形态。乡村公园是中华自然情怀、传统乡村园林、山水园林理念和现代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新模式,体现出乡村具有的休闲、养生、颐养、度假、游憩、学习等特色;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又区别于农村小广场、小花园等景观绿地和一般化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农村民俗观赏园、乡村风景公园、乡村森林公园及以绿地为主的农民公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等,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园的升级版,是发展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之一。
乡村公园的主要内涵有:一“人”,是人的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民,也包括所有居住者和建设者;二“民”,即农民返乡、市民下乡;三“农”,即做强农业、靓美农村、致富农民,乡村公园建设应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以做强农业为基础,营造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创造致富的途径;四“园”:村在园中,园在村中,农民建园,园住农民;五“福”,即山赐福、水聚福、田造福、食生福、居得福;六“活”:山活、水活、田活、人活、文活、宅活;七“色”,即生态特色、民俗特色、产业特色、创意特色、休闲特色、颐养特色、体验特色。“七色”是乡村公园的功能特色,在设计中应努力营造和提出功能特色的创意;八“化”,即土地经营集约化、农业生产现代化、乡村气息生态化、田野风光园林化、景观营造产业化、产业活动景观化、文化创意人性化、经营管理市场化;九“星”,即阳光媚、空气新、水甘甜、泥土香(接地气)、设施全、交通便、植被好、绿成荫、卫生洁。“设施全、交通便、植被好、绿成荫、卫生洁”是乡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达到城市文明的“五星”水平,“阳光媚、空气新、水甘甜、泥土香”是乡村生态建设通过激活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使得乡村比起城市最有特色的“四星”;十“美”,即山色美、田野美、香花美、水趣美、宅舍美,乡风美、民俗美、土韵美、民艺美、村味美。
乡村公园的创作设计应实行多规合一的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乡村建设品质的全面整体提升。乡村公园是一种全新的公园形态,
其规划设计应本着人、自然、科技的共生与共创,营造诗情画意的现代乡村空间环境为宗旨,开展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研究与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包括田园的风光、山林的利用、水景的组织、道路的布置、路面的铺砌、照明的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硬件设施的设计,也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等软环境空间的规划,这些方面既有农业生产的功能意义,又涉及视觉和心理感受对人的陶冶。
为了确保乡村公园的发展,必须形成考量的基本方法、指标、流程,也就是乡村公园的评价体系。乡村公园可视情况以村(行政村或自然村、农村城镇化社区),以镇(行政乡镇、旅游小镇、功能小镇、产业小镇),以县(行政县、县级市、城市行政城区或产业新区),以园(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园区、景区、关联产业园区、集聚区)为单位,进行全域或局域范围的研究评价。有关指标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指导,分“赋”——乡村文脉美,宜传宜承;“比”——乡村景观美,宜鉴宜赏;“兴”——乡村发展美,宜农宜产;“风”——乡村风俗美,宜耕宜读;“雅”——乡村营造美,宜游宜览;“颂”——乡村口碑美,宜居宜业,6个维度和相对应的12宜进行综合评价。6维12宜的目标,包含了历史美学、生态美学、景观美学、营造美学、民俗美学、规划美学、发展美学等基本要素。
突出文化创意
推动乡村旅游
建设好乡村公园,必须要有好的规划,这就要求规划必须通过创意性生态农业文化的开发,弘扬传统乡村园林景观的营造理念,把乡村的一草一木、山水林石都进行文化性的创作,激活乡村山、水、田、人、文、宅资源,变“死”的为“活”的,将“活”的变为“神”的,将“神”的激活为“灵”的,吸引游客、留住来客、招揽回头客。
1.创意产业与乡村公园。乡村公园是创意乡村公园产业园区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其表现为: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将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园区的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形成资本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引领村民致富。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形成新型园区式的新型产业;在乡村公园园区内部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或新的产业链,如浙江滕头村已形成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聚,江苏蒋巷村则形成一二三产业的综合集聚等,从而实现乡村公园的园区化、社区化、产业化。
2.乡村公园与发展理念。乡村公园的发展理念应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生态化、现代化、设施化、规范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等特点,促进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环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让农民不受伤,让土地产黄金。各地方在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建设美丽乡村中,积累了很多成功试验和先进理念,如龙头领园、标准做园、规划定园、以政扶园、科技兴园、农本投园、产业富园、以地厚园、资本助园、品牌显园、连锁壮园、以会带园等。
3.乡村公园的文化创意。我国自然乡村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民居、居民、田园、水源、林地、山丘、种植与养殖对象等极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物质要素,但由于长期在较为封闭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下,这些要素的可经营性差,甚至只体现简单实用功能。如何利用各自独特的要素,注入新的理念、项目、资金和产品,重新组合和激活,使其变成可经营性的高效资源,是创建乡村公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创建乡村公园的规划设计时,必须注重进行富有生命力的生态文化创意,推进产业景观化和景观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优化。乡村公园的文化创意包括景观资源创意、特色经营创意、休闲旅游创意和品牌文化创意等。
熟悉乡村 理解农民
记者:您这么多年从事乡村规划建设等工作,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受或体会吗?
骆中钊:我的一个深刻感受是,一定要通过具体工作,让乡村真正美起来。现在大家都在讲美丽乡村,其实流于表面化,涂脂抹粉的多,嘴上讲的多,农民能得到好处的少。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规划设计不到位。如何才能做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归纳起来就是:做强农业,靓美农村,致富农民。做到这些确实比较难,但不是不能做到。
我国的现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原来的建设部、现在的住建部门只管盖房子,农业部门只管农业,水利部门只管水利,环保部门只管环保,交通部门只管交通,林业部门只管林业……各种政策太多,造成下边的工作理不出头绪。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近些年乡村旅游会红火起来?我们要发现、总结其中的原因。旅游会带动各行各业发展,是各个行业的汇总,是一个综合产业,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我现在提出来要打造乡村公园,其实就是旅游行业这几年总是在说的全域旅游的概念,可以用最少的钱、最快的效率,打造出最好的产业。
同时,我们要判断现在乡村旅游这种“红火”,是真实的还是浮躁的?我认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真实的成分。大量乡村旅游红火起来的村庄,是空心村,农民无法回乡创业、就业。许多人用城市观念打造农村,破坏了农村的原生态,投入巨大却效率不高。城里的开发商接手去开发乡村,后果往往是破坏性的。
我总是说“无限风光在乡村”,我多年的体会是,乡村实在太美了。但是有多少人认识到乡村美到底美在哪里、乡村文化好在哪里?有的乡村有非常美的自然山水,但也有一些乡村的风光一般般,怎样看待这样的乡村?其实,乡村处处是风光,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点。
解决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就要多规合一,所有部门的规划都编制到一个规划里来。在这个规划里,不仅农宅、道路、水系、山林、农田等要规划出来,就连旅游线路都要规划出来。现在的规划有很多问题,都是学习国外的、城市的东西。大学教育把年轻人都变成城里人,做出的规划都是城市化的。
乡村公园在进行创作设计时,会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破解当前乡村创作设计的乱象,是因地制宜进行多规合一的综合性乡村总体创作设计。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对乡村有感情,要抱着服务乡村的态度,要用心去打造,而不是仅仅想着赚钱。钱是要赚的,但要合情合理。要熟悉农民,还要理解农民。很多人认为农村落后、迷信,要改造,要做救世主,这肯定是不对的。要抱着向农民学习的态度。
记者:您认为,乡村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吗?怎样让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骆中钊:龙岩市洋畲村以前是一个很偏僻、很穷的小山村,我1999年去那里的时候,换了两辆吉普车,走了一上午才到。我去看了以后,发现这个小山村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有一片原始森林保护得非常好,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当地人认为是“风水林”,保护下来了。于是我跟当地人说,这片生态林一定要保护好。这个村子的风俗是不养猪,所以夏天没有蚊子。后来我为这个小山村设计出新民居,到现在看起来都觉得还是很漂亮。
我认为,在农村盖房子,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还要改变生产方法,进而促使农民发家致富。原来洋畲村的村民以种竹子为生,后来改为种芦柑,慢慢就脱贫了。这里产的芦柑品质非常好,因为当地海拔比较高,芦柑的生长期比较长。但随之而来出现了销售问题。其实那里的芦柑品相也很好,但村民们东放一筐西放一筐,好品相也看不出来。我设计的民居在一层都有一个车库,那时村民还都没有汽车,我跟他们说可以先放芦柑。后来道路逐渐修起来了,拖拉机最先开进来,外边的人进来后最先买那些将芦柑整齐摆放在车库里的农户的产品。此后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很高,争相盖起了这样的房子。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去那个村子好多次,成为荣誉村民。当地人已经很相信我,后来我动员当地进行立体养殖,在芦柑树下养鸡,动员了5年;后来我又动员当地开展芦柑采摘,动员了8年。
中国农村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要与农民心连心,不断改善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乡村吸引游客的是什么?是生态产品。现在要想让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仅仅靠农业生产是不行的,当然粮食生产一定要保证,要种植有机的、没有污染的作物。
农村要拒绝城市化。乡村里有小溪、小河沟,游客来到乡村后怎样玩水才是合适的方式?城市公园里玩水的方式是划船,人与水是隔绝开的,如果要下水,只能去游泳池。但农村的水非常清澈,完全可以让游客进里边,贴近水。游客在农村光着脚玩水玩得浑身都是泥,我觉得这才算接地气,才是在农村里玩水的方式。如果是这样,其实需要人工做的事情就很少了,只要保持水流的干净就可以了,见效也快。
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搞集体经济,要管理起来。农业生产要现代化,不这样不行,哪怕是延续传统农耕也还是要现代化。当然现在许多地方以集体经济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出现了矛盾。这样的地方一般都是外来开发商进入要发展乡村旅游,而不是当地农民自发有这种愿望。这种开发方式往往伴随着很多、很大的问题。如果开发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当地村民当然是拒绝的。
洋畲村发展到2006年的时候,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了,游人很多,但许多当地官员都没听说过。后来一些偶然的机会,这个村子逐渐被高层知晓,许多扶持政策都来了,开发商也来了。还好当地一些负责人头脑还很清楚,他们实际上心里也很抵制那些开发商,所以他们说了一个理由:洋畲村哪里可以开发哪里不能开发,要经过我同意。我就跟开发商说了,原始森林里的树一棵都不能动,村子范围里也一点都不能动,村子外围的一些地方,我同意可以搞一些开发。
服务农村就是这样:心里有农民,农民就会想着我们、尊重我们。洋畲村的建设也使我深刻体会到,当前的乡村规划编制要求和编制方法,远远不能适应乡村建设的实际要求,只有深入基层,全方位融入乡村建设,努力激活乡村的山、水、田、人、文、宅资源,才能受到群众欢迎。
记者:可是很多时候,当地政府或村民也会有尽快致富的想法,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骆中钊:这时候一定要善于掌握政策、平衡矛盾。如果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政绩,农民也一下子没想明白,就一定要以点带面。可以先打造几个特色乡村,成功之后让大家来学习,进而影响周边的乡村。让农民感受到我们是在与他们同心协力,是为了未来发展得更好,他们就自然会接受我们的理念。
几年前我主导完成了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现代生态农业乡村公园规划。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古称“桃源”,因四季如春而得名。永春白鹤拳的发源地——五里街镇,紧邻县城,属县城规划区,山川秀丽、自然文化底蕴深厚,是闻名海内外的闽南商贸重镇、历史文化古镇和文明礼仪之乡。为发扬白鹤拳文化,以“永铭中华颂经伦,春促文化展龙魂;桃溪两岸真情献,源泉甘甜翰墨耘”为理念,规划将五里街镇所辖5个村、6个社区捆挷打造成包括大羽村鹤寿文化、高垅村现代农业、吾边村曲水流觞、埔头村乡村文化等11个产业景区的乡村公园,带动全镇域的乡村旅游。
其中,大羽村鹤寿文化产业景区是依据2009年《永春白鹤拳创意文化特色村规划》中提出“突出鹤法,辅以农耕”的规划原则,以“大羽无鹤鹤成群,鹤寿文化绘山村”的设计立意和“突出鹤拳辅农耕,吟鹤景趣美山村,童叟伴鹤桃源里,鹤祥千禧人永春”的文化创意,设计营造包括鹤法拜祖、鹤舞关锁、鹤田农耕、鹤寿无量、鹤颈花廊等鹤寿文化18个景趣(即18个景区),并融入观光农业、有机农业、配套民宿、植物认养、观鱼摸虾等,形成五里街镇现代农业乡村公园的大羽村鹤寿文化产业景区。
在此基础上,周围的高垅村开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建有特色球形智能温室、种有成片荷花、利用优质水资源开发漂流体验项目、架设瓜果长廊以及风景秀丽的成片桃花等,供游客欣赏游览。周围的吾边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开设曲水流觞、层层叠水等水上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亲水、戏水体验,也吸引了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周围的埔头村建成乡村文化展示区、挖掘当地民俗资源,设立特色民俗文化表演节目挖掘藤牌武术文化;在溪旁石头上刻甲骨文,打造甲骨文公园,让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文化。
五里街镇大羽村的工程2013年11月开始动工,2014年“五一”正式接待游客。开业当天,返乡创业的村支书家经营的特产店收入就超过3000元;同是返乡创业的村主任家经营的农家食品店收入超过1000元。大羽村很快就成为福建省最美、最有创意的乡村。2013年,福建省推广美丽乡村的精品村,大羽村成为典型。现在,大羽村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2年的毛收入不足万元,提高至现在的纯收入1.3万元。
还有一个例子是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的枫源百花乡村公园。这里以土地革命“反围剿”时的指挥部、千年百花娘娘庙等文化景观,和所处的百花山遍布枫树的枫源村自然景观为主题,融入稻谷种子基地、桃李观尝园等,2016年开始以“枫染岗峦红满天,源深流长泽人间;百卉千葩翰墨抒,花团锦簇湧诗篇”的立意,打造农耕果园花海和枫源百花乡村公园,成为实施“清新花乡,闽源建宁”全县域乡村旅游的试点。
福建省尤溪县“我家在景区”朱子文化乡村公园,也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尤溪县地处闽中,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气候宜人、处处皆景。“我家在景区”的主题思想在于整合优美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尤溪全县域的乡村旅游。
原题:《无限风光在乡村》
编辑: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