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贵州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傲立于“江湖”之上
来源: 贵州智慧旅游 | 时间:2016-12-12
来源: 贵州智慧旅游 | 时间:2016-12-12
全资源整合 多产业融合
山水贵州擦亮“旅游+”名片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有“山地公园省”“天然氧吧”美誉。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贵州省深度挖掘生态和文化资源,把大旅游作为全省做大做强的三块长板之一,大力发展以大旅游为龙头的多产业融合,让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融合剂、催化剂、助推剂,促进“旅游+”融合发展。
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魅力,贵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踏水寻青、融情自然。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贵州接待游客4.22亿人次,同比增长40.3%;实现旅游总收入3970.65亿元,同比增长42.6%,呈现出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效益提升、转型加快的良好局面。
黔山秀水
傲
世界
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的脊骨;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两大水系,构成了贵州的血脉。一山一水之间,塑造了贵州磅礴而灵动的气质。
黄果树瀑布,位于安顺市,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已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到贵州不去黄果树,将是一件最大憾事。”来自宁波的丁丽琼首次到贵州旅游,首站就选择了黄果树瀑布。作为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全程自然贯穿的瀑布,黄果树瀑布能满足游客从洞内外感受瀑布的体验。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冯牧对织金洞的赞誉,也是所有到过织金洞游客的共鸣。这个因喀斯特地貌而天然形成的地下溶洞群,成为当之无愧的地下艺术宝库。
喀斯特地貌,塑造了山水贵州的别样风貌。铜仁境内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素有“天下名岳之宗”和“古佛道场”之美誉。古老地质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主峰的“蘑菇石”是最为著名的一道风景;赤水境内,红色岩系发育出全国面积最大、最美丽壮观特殊的丹霞地貌,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生长着与恐龙同时代的“古生物活化石”桫椤,被誉为“桫椤王国”……
多彩文化
成
品牌
11月27日,随着最后一个展示县——“大美德江”文化周末聚活动降下帷幕,2016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篇周末聚活动收官。
自6月9日启动以来,非遗周末聚活动已举办了21期。贵州甄选20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累计展演非遗文化200余场(次),展出农特产品和地方美食400余种,非遗产品近2000件,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近10万人(次)。
在贵州的许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态地保留着本民族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歌舞习俗、服饰、节庆和礼仪,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就多达1000多个:苗族的“四月八”,布依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午节”,瑶族的“盘古王节”等节日丰富多彩,是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的珍贵财富。
苗绣、银饰、蜡染、芦笙、漆器,少数民族在劳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燃篝火、吹芦笙、摔跤、斗牛、对歌,多民族的生活习俗汇聚成了贵州独特的民俗民风。
以侗族大歌为代表,贵州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宝贵财富。今年71岁的吴品仙老人是贵州省黎平县三龙村人,6岁起开始学唱侗歌,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歌师,是侗族大歌的非遗传承人。侗族大歌参加演唱人数众多,传承延续久远,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
在历史长河中,贵州也涌现出绚烂的思想成果:500年前,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成道于贵州,“龙场悟道”奠定了王学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成为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开端。王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路平表示,贵州是中国研究王阳明的三大重地之一,贵阳是贵州“阳明文化圈”的中心,阳明文化是贵州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全资源整合 多产业融合
山水贵州擦亮“旅游+”名片
作者:陈媛媛
原刊于《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8日18版)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微-联-盟
合作联系电话:18611797828
——————广告 ——————
在这里· 发现贵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