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沈阳 | 首善之城之大佛寺贯通沈阳的千年城史
来源: 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 时间:2018-04-02
来源: 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 时间:2018-04-02
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
沈阳大佛寺,顾名思义,因寺院内高大的佛像而得名,当时民间流传着“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的民谚。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经过大佛寺,大佛寺里的佛像比人大。这两句本是一个上联,其巧妙之处在于,第二句是把第一句的五个字完全颠倒来念,居然文字通顺,内容衔接。据说清朝的纪晓岚就此对了个下联,对仗工整,妙趣天成。如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天然居”大概是京城的一座酒楼。)也有人对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同许多庙宇如林的大型寺庙不同,沈阳大佛寺建筑面积只有五百余平方米,山门虽不大却不失庄重,庙宇低矮却异常肃穆。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大隐于居民区内。身在寺院中,感觉两座主殿的间隔,主殿和东西配殿的距离的确都很紧凑,但其中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配殿等建筑一样不少。从山门进来,是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西配殿中有王观堂和写着“升疏”等字样的房间。东配殿有一处是藏经楼。在天王殿东西山墙上刻有碑铭,东侧碑铭记载了建筑庙宇的时间和经过,西侧碑铭记述了重新修建地藏殿(中殿)的概括经过。
相传,最初在大佛寺中供奉有三尊金面大佛像,中间的佛像座位下有一大石盘,石盘下有一口深井,井的外面露出了一条碗口粗的铁链。有一天,几个小伙子很好奇,就到井边合力将铁链拽出两丈多长。他们突然听见从井里面传出了猛兽怒吼的声音,紧接着冒出臭气熏天的黑水,小伙子们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
说来也巧,这时来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脚和尚,他在寺内大作法事,又把随身携带的黑禅杖抛入水中,霎时禅杖变成了铁链,锁住了井中的猛兽。从此井水清澈,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年间,众人畏惧再有类似事情发生,便在重修寺院时把这口井掩上了。
沈阳大佛寺应为唐代修建。明万历四十年(1614)重修大佛寺时,在寺院内发现了唐朝遗碑和残存的法器,据此考证,大佛寺为唐代古刹遗址,也就是说,历经沧桑的大佛寺,贯通了沈阳的千年城史。
清朝时期,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五十六年(1791)大佛寺多次加固重修,但此时规模尚小,影响有限。真正使大佛寺成为沈阳远近闻名的寺庙是宣统二年(1910)和民国五年(1916)的增修扩建。宣统二年,比丘尼修真主持再修大佛寺,寺院面貌为之一新。宣统三年(1911)农历八月,彩绘大殿和山门,又为古刹增添了几分色彩。1916年由尼僧常慧任住持,再次修缮寺庙。1929年常慧与师弟常智二人重修了山门、中殿和大殿。中殿供奉地藏王菩萨,大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左右殿有十六罗汉像,大殿东西各有配房,中殿前两侧各有东西厢。
伪满时期,日伪奴化统治致使寺院加速倾颓。1979年后,政府拨款重新修缮了地藏殿、正殿、东西配殿等,迄今,大佛寺有建筑13间,僧众10多人。
历经几百年的艰难创建,最终一座墙垣整齐、院落开阔、建筑雄伟壮观的大佛寺巍峨耸立在北国古城的大地之上。现今,在中殿东西山墙上,还存有1937年撰写的碑文,向人们诉说着其悠久的修筑历史与源远流长的传教史。
庄严的古刹经历了千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