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宝山 |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一起来阅读宝山的城市记忆
来源: 上海宝山旅游 | 时间:2018-04-09
来源: 上海宝山旅游 | 时间:2018-04-09
我们总说,阅读使人静心、进步、知事、明理……你可知,阅读并非只有书籍,建筑也是可以阅读的?“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一座城市活着的历史,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今天,小编就想和大家一起,细细品读宝山这几个建筑,一起阅读宝山的城市记忆。
海上明珠东方之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由引桥、水上平台、客运大楼和码头四部分组成。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码头客运大楼建在水上平台之上,由514米引桥与陆地连接,客运大楼外形宛若水中生出的一只银色巨贝,恰似孕育在三江交汇之处的一颗明珠,寓意为“城市之眼、长江之睛”,得有“东方之睛”的美名。
与“东方之睛”隔江相望的地方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大钟,那就是爷爷奶奶们口中常说的“吴淞零点”。曾经的水位钟已经退休了,但正是当年风华正茂的它确保了船舶的安全航行,才有了今天吴淞口的繁忙景象。
不过,别以为“零点”就是点,“吴淞零点”其实是一个基准面,而且是我国确立最早的高程基准面。“高程”是地理学名词,指的是某一点到一个绝对基面的高度。而“吴淞零点”的基准面取自比张华浜1871至1900年实测最低潮略低的一个面。这一个概念十分学术的基准面,还有着另一个极具情怀的作用——它记录了上海这一港口城市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吴淞零点”是上海百年航运发展的起点,它为防汛防洪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为抢险救灾提供宝贵时间的同时,也给了今人回忆往昔的宝贵遗产。
景区由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和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组成,公园位于宝山区长江与黄浦江的交汇口,这里背山面水,其西南角是著名的吴淞口,清朝时借此地形建造水师炮台,所以得名为炮台湾。在2017年时,央视新闻记者曾来这里追溯过公园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采访视频。
公园2007年落成,原名为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由湿地与陆地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06.6公顷,其中湿地的面积达63.6公顷,沿江岸线约2250米,是上海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天然滨江湿地。
公园内人气最高的景点——矿坑花园,被不少市民称为“小九寨沟”。花园内蜿蜒而过的小溪,常年保持独特的蓝绿色,这其实是特意留下来的矿渣废水,要让这样的水质恢复自然生机,至少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湿地公园用这样的形式来提醒人们爱护自然。
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位于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展馆外形犹如一条跃动的鱼,建得非常精致漂亮,其半球形屋顶全用绿色植物覆盖,这种节能环保的设计很让人们称道!科技馆是全国首家以河口科技为主题的专业展馆,总建筑面积7707平方米,集河口自然科学、科研、科普、人文等于一体的专题性科普场馆,正对长江、黄浦江的汇流处,与上海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共同构成宝山滨江景观带。
半岛1919的前身是上海第八棉纺织厂,该厂筹建于1919年,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了原厂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其中部分被列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浓缩了西方工业文明融入东方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极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改造后的文化创意园区内,仍然保留棉纺织厂的一些原有元素,如纺织机、传送轨道和钟楼等,以此记录中国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
如今,半岛凭借着怀旧与时尚并存的个性定位,已吸引众多知名的设计制作、文化艺术、休闲体验、婚纱摄影等企业入驻。无论酷暑严寒,这里总能见到新人们特意前来拍摄婚纱或是年轻姑娘专程来拍写真;也有摄影爱好者在狭窄的水泥楼梯旁拍拍看看,单是车间顶部的大窗户投下的光影就足以让摄影爱好者流连不已。
知识小外链:
小编为大家找来了2016年半岛1919拍摄的宣传视频,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看哦~
中成智谷的前身,是创立于1959 年新中国最早的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这里曾经见证了共和国外交风云与对外经济援助的荣耀。这个仓库之所以建在这里,需要再往前追溯近一个世纪,因为它的身边,同样被保留在中成智谷园区内的,是一段中国最早的铁轨——淞沪铁轨。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吴淞铁路,由英国人建成并于1876年正式通车,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抗战炮火的洗礼。这条铁路不仅对于上海乃至于对近现代的中国,都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曾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又经历了战火、和平时期的变迁,直至今日它几乎被全部拆除或废弃,曾与之相配套的储运仓库也因此失去了现实的功能。
如今,这段铁轨被完整保留,并在不同节点布置火车主题点,成为园区内一道独特风景。而有60多年历史的红墙穹顶的旧仓库则变身为创意办公地。Jump360蹦床中心、铃铛私藏馆、成美术馆、沪上最大生啤酒吧、米其林三星主厨加盟的萌逗亲子餐厅……这里已经成为年轻人周末必去的场所之一。
上海玻璃博物馆是一家极具现代概念的博物馆,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前身是上海轻工玻璃公司的玻璃窑炉车间。博物馆外立面采用德国进口的U型玻璃,经过喷砂和涂层处理勾勒出和玻璃有关的多国文字。玻璃立面背后的LED灯管点亮了黑色背景上的文字,营造出酷炫的效果。
博物馆内阐述了数千年前古代玻璃的制作工艺到现今玻璃在宇宙航行器上的故事。博物馆所处的园区还集合了儿童玻璃博物馆、DIY创意工作坊、爱庐彩虹礼堂、璟庐水晶厅、K空间、KILN珂庐会所、玻璃迷宫等多个美学空间。
位于蕰川路6号的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增材制造(3D打印)和三维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六层5000平方米的建筑内,收藏了3D 打印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设计和应用成果。
一进门你就能被一个超大的石梯所吸引,因为博物馆所在地的前身,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纯新羊毛原料有限公司的仓库用地。在转型升级改造时,完整保留了自五楼盘旋到一楼运送纺织品的旋转滑道,如今这座大滑道正连接着博物馆整个建筑的上下,将历史与创新融合。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庙里有部中国建筑史!山,不是真的山,是上海宝山区。庙,是真的庙——宝山寺。宝山寺原名梵王宫(玉皇宫),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后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2005年5月,宝山寺移地重建工程正式奠基,于2010年12月竣工。宝山寺还获得了鲁班奖和白玉兰奖哦!
一入山门你便会觉得耳目一新——传统伽蓝纵轴式布局、晚唐宫殿式建筑风格,全木建筑、温润古朴、气韵深厚,一种完全不同于明清建筑的观感。作为纯木结构建筑群,宝山寺里的建筑每年都要定期刷油保养。
“木寿千年。中国传统建筑,全木材料,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建筑的寿命更长久。”宝山寺住持世良法师说。这一大型仿唐木结构建筑群,也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唐式建筑群。由于采用的是密度较高的非洲红花梨硬木,建筑立面采用抛光打磨,并用清水保护层涂抹木料,木制纹理自然流露,甚至看得到木头的毛孔,走在建筑群中,只觉温厚可亲。
细节构件上,宝山寺也非常考究,木质构件中寻杖栏杆是最大亮点。栏杆采用了唐式建筑中最为经典的寻杖绞角造,工艺精湛,木构件无不体现出古朴优雅。黛色屋面的尽头是莲花瓦当,栏杆上使用万字板,柱头使用莲花柱头,门环上使用狻猊兽首……
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品读得可还满意?是否有些意犹未尽?小编私以为,实地走一遭,会感触更深,解读更多,你觉得呢?
□ 编辑 | 木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