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东村旅游信息
- 如东有些什么乡镇查看详情…
- 拼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
- 详情回答:如东有些什么乡镇隐藏详情
- 如东县辖14个镇,49个居民委员会,2113个村民委员会,面积2009平方公里。
- 拼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 掘港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
- 大豫镇会划到通州湾滨海园区吗?查看详情…
- 前往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豫镇)调研,了解区镇合一后该区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 详情回答:大豫镇会划到通州湾滨海园区吗?隐藏详情
- 假如要划走,詹书记还会到大豫镇调研吗?再说,新闻中一点也没有透露行政区划变动的消息啊?呵呵
- 大豫镇划不划跟咱好像没啥关系。顶多是去派出所吧身份证跟户口本换下 改成开发区而已
- 有没有知道江苏南通的如东县下面的大豫镇有没有住宿的旅馆,过年那...查看详情…
- 有没有知道江苏南通市如东县下面的大豫镇有没有住宿的旅馆,过年那几天要...
- 详情回答:有没有知道江苏南通的如东县下面的大豫镇有没有住宿的旅馆,过年那...隐藏详情
- 你好! 肯定有的。一般镇上都会有的。你到了那边,问下人不就知道了。就看条件怎么样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 最好住在如东县城掘港镇!掘港离大豫不远!
- 那边就算是有 条件也不怎么好。住在掘港就好了 离大豫也不远 来回车费也就20块左右了
- 如东有哪些镇查看详情…
- 如东有哪些镇
- 详情回答:如东有哪些镇隐藏详情
- 掘港镇 栟茶镇 洋口镇 丰利镇 苴镇镇 长沙镇 大豫镇 马塘镇 曹埠镇 岔河镇 新店镇 双甸镇 河口镇 袁庄镇
- 名称 总人口(人)从业人员(人)面积(平方公里)财政收入(万元) 掘港镇 207694 110102 256 45041 马塘镇 83652 33302 137 14011 丰利镇 84177 38631 136 6695 曹埠镇 48793 27043 90 5730 岔河镇 84012 53243 138 12799 双甸镇 73887 33605 109 6059 新店镇 38776 19650 78 5481 河口镇 64911 35027 113 8451 袁庄镇 59591 38614 96 7771 长沙镇 38999 23546 92 2608 苴镇 38433 20437 83 3192 洋口镇 75063 45588 122 3922 栟茶镇 58245 30947 93 4055 大豫镇 107045 60942 190 4573 本人就是如东县岔河镇人,不知道咱们是不是老乡诶!
- 如东县辖14个镇:栟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县城为掘港镇
- 大豫镇划入南通?是真是假?查看详情…
- 大豫镇划入南通?是真是假?是整个大豫镇全部划入,还是部分地区?
- 详情回答:大豫镇划入南通?是真是假?隐藏详情
- 你可以从你在的城市坐汽车到如东,如果没有到如东的,就坐车到南通,然后从南通转车到如东。 到如东汽车站后,没有公交车可以到大豫镇的。你必须在汽车
- 但我知道他才是你的最爱
- 不是划入南通,是作为南通滨海园区的一部分,在行政上隶属南通滨海园区管委会,在劳动人事、工资待遇等方面目前还不能和南通市区同步,估计以后会有所改变。对大豫镇来说,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就业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 如东县到大豫镇多久?多少公里?兵房镇到大豫镇呢?哪个比较近?查看详情…
- 15公里左右现在没有兵房镇了,撤并乡镇后现在就只有大豫镇,兵房变成大豫镇下属的一个居委会了
- 详情回答:如东县到大豫镇多久?多少公里?兵房镇到大豫镇呢?哪个比较近?隐藏详情
- 让我也好好学习了一下啊。。
- 当年张謇在如东县大豫镇办了大豫盐场。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特色反映着创始者独到的博物馆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还有张謇北路的地名, 张謇铜像设立在如东县大豫镇应该与上面的历史事件有关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90273.htm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
- 如东:张謇仕途的出发地 咸丰三年 (公元1853年),张謇出生在海门常乐镇。乳名长泰,取号吴起元。五岁入塾,15岁已修完《五经》、《四书》。 张謇的父母,都是饱尝过生活辛酸的平民百姓,在那个时代,要想改换门庭,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只有指望儿子读书做官。当张謇16岁时,父母就积极为他参加科举考试而张罗。 我国的科举制度,自唐以来,且不说它在束缚人才、挑选方法上有许多弊端,就其本身的许多规定,也是赤裸裸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冷籍不得入试”就是其中的一条。所谓“冷籍”,在清代,即指三代以内没有做过官或三代以内不曾有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的家族。张家已是数世清贫,张謇的祖父张朝彦笆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平日以耕种为业,兼以摇鼓卖糖聊助生计,后来入赘金沙镇上开瓷货店的吴家为婿,虽是衣食渐丰,但哪能入仕做官?其父张彭年继承祖业,除了耕种20多亩薄田而外,也只能兼及瓷业,虽是初通文墨,可哪可能迈进官宦之途?这实实在在 的“冷籍”之家,怎能进入科场考试?眼看一年一度的“县试” 将近,急得张彭年坐 卧不宁。他东奔西走,到处打听筹划,总算探得一个补救的办法:按官场世俗的惯例,在同族中请一个做官的人出来“认保”,再请同县几个廪生连环“派保”,才可以去应试。张彭年别无他法,就去与儿子的老师宋璞斋计议。 宋先生也早就想到这一点,他介绍张氏父子与如皋东乡丰利张某相识。 张是当地的大户,有籍在册,子弟可以应考。 时值张某侄儿新丧,张謇就作为他的侄孙挽丁成礼,将吴起元改名张育才,取字树人,加入了如皋籍。次年2月,县学开考,张育才如期参加。临试之前,许多纨绔子弟华服翩翩,雄视古今,高谈阔论。唯有他还穿青布旧袍,站在大门旁的石鼓后面闷声不响。一连五场考了下来,张育才的成绩都不错,为他日后的仕途精进带来了希望与动力。但吉人未必天相,仕途的坎坷、世情的险恶像一个个巨浪向他扑来,他立定脚跟,从容以对,抱着“不与世间腐败之人争闲气,而力求与古今上下圣贤豪杰争志气”的心态,以“唯受人轻侮一次,则努力自克一次”的积极行动,于21岁时,经礼部核批,于南通直隶州注册入籍。25岁时,改名为“謇”,取字“季直”。42岁时,得中甲午科状元,并被光绪帝钦授翰林院修撰。 如东为张謇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助了一臂之力,尽管丰利张氏又一时糊涂伤害过张謇, 但他皆以博大的胸怀将往事抛进了爪哇国,在他实业救国的一生中,仍然对如东情感深厚,与如东教育界、宗教界交往频频,并与其兄张詧创办了大豫垦植公司,对沿海规模性大开发擂开了首场锣鼓。特别令人感动的是,2004年春,丰利小学一百周年校庆时,张謇的嫡孙张绪武还偕同二姐张柔武与夫人孟广珍及儿子、儿媳同来参加庆典,足见如东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张謇与如东血脉相连 还有一件鲜为人知而又令如东人感到欣慰的事:如东吴氏女延续了张謇的血脉。 张謇22岁时即同冶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公元1875年1月28日),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徐氏。迎亲路上,西风阵阵,花轿颠簸难行,似乎有什么不祥的预示。成婚后,夫妻恩爱,上下和睦,可徐夫人就是不见怀孕生子。在那个时代,俗话 “ 一十二十望人家妻,三十四十望人家子,五十六十望人家死”,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张謇年已42岁,算来成婚也已20年,就是送子观音没有垂情。他的父母及徐氏夫人都很着急,尤其是徐夫人深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暗中留心物色身边及交往中的女子,选定梁、吴二女,意欲为夫君纳妾,并向老太爷禀告,张父也表示同意,并且“内定”下来。可这一年适逢大考,张謇于考前固然心无二用,考后立身朝廷,更是无暇顾及家室,这件事也就淡然处之。 这个吴氏,即吴道愔,曾一度于林梓沈祀先生家中帮工,虽是身份低微,但生得端庄美丽,贤淑和悦,凡与她相识的人,都对她充满好感,张謇到沈祀家作客也见过几次,对她印象不错,还特地选了个“愔” 字为她取了个大名。张謇的好友陈君梅积极从中撮合,不抱门户之见的张謇也就顺应众人之意娶为侧室。婚后,张謇对她爱怜有加,她对张謇敬重体贴,于光绪二十四年( 公元1898年) 正月十八酉时生下一个白胖胖的儿子,这就是后来品貌超群、才华出众,号称 “四公子”之一,并出任过智利公使的 张孝若。一子单传的张孝若,生下子女四人:长女张融武,现居台湾 ;二女张柔武,一直生活在南通;三子张绪武,学生时代就参加地下党,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等职;四女张聪武,上学时就参加了新四军,于黄桥战斗中光荣牺牲。这位唯一延续张家血脉的吴夫人,就是我县( 当时为如皋县)双甸镇北乡五公里处的吴家庄人。吴家庄三里长街商铺林立,东西村口办有私塾学堂,是明末反清义士许元博的家乡,因而在大江南北很早就有名气。2004年 4月7日,张绪武怀着深厚的情谊去吴家庄探亲访友时,还欣然命笔,作了“访血缘故里,祝早日腾飞 ”的题辞。
- 张謇铜像为什么在如东县大豫镇查看详情…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还有张謇北路的地名,张謇铜像设立在如东县大豫镇应该...
- 详情回答:张謇铜像为什么在如东县大豫镇隐藏详情
- 让我也好好学习了一下啊。。
- 当年张謇在如东县大豫镇办了大豫盐场。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特色反映着创始者独到的博物馆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还有张謇北路的地名, 张謇铜像设立在如东县大豫镇应该与上面的历史事件有关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90273.htm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
- 如东:张謇仕途的出发地 咸丰三年 (公元1853年),张謇出生在海门常乐镇。乳名长泰,取号吴起元。五岁入塾,15岁已修完《五经》、《四书》。 张謇的父母,都是饱尝过生活辛酸的平民百姓,在那个时代,要想改换门庭,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只有指望儿子读书做官。当张謇16岁时,父母就积极为他参加科举考试而张罗。 我国的科举制度,自唐以来,且不说它在束缚人才、挑选方法上有许多弊端,就其本身的许多规定,也是赤裸裸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冷籍不得入试”就是其中的一条。所谓“冷籍”,在清代,即指三代以内没有做过官或三代以内不曾有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的家族。张家已是数世清贫,张謇的祖父张朝彦笆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平日以耕种为业,兼以摇鼓卖糖聊助生计,后来入赘金沙镇上开瓷货店的吴家为婿,虽是衣食渐丰,但哪能入仕做官?其父张彭年继承祖业,除了耕种20多亩薄田而外,也只能兼及瓷业,虽是初通文墨,可哪可能迈进官宦之途?这实实在在 的“冷籍”之家,怎能进入科场考试?眼看一年一度的“县试” 将近,急得张彭年坐 卧不宁。他东奔西走,到处打听筹划,总算探得一个补救的办法:按官场世俗的惯例,在同族中请一个做官的人出来“认保”,再请同县几个廪生连环“派保”,才可以去应试。张彭年别无他法,就去与儿子的老师宋璞斋计议。 宋先生也早就想到这一点,他介绍张氏父子与如皋东乡丰利张某相识。 张是当地的大户,有籍在册,子弟可以应考。 时值张某侄儿新丧,张謇就作为他的侄孙挽丁成礼,将吴起元改名张育才,取字树人,加入了如皋籍。次年2月,县学开考,张育才如期参加。临试之前,许多纨绔子弟华服翩翩,雄视古今,高谈阔论。唯有他还穿青布旧袍,站在大门旁的石鼓后面闷声不响。一连五场考了下来,张育才的成绩都不错,为他日后的仕途精进带来了希望与动力。但吉人未必天相,仕途的坎坷、世情的险恶像一个个巨浪向他扑来,他立定脚跟,从容以对,抱着“不与世间腐败之人争闲气,而力求与古今上下圣贤豪杰争志气”的心态,以“唯受人轻侮一次,则努力自克一次”的积极行动,于21岁时,经礼部核批,于南通直隶州注册入籍。25岁时,改名为“謇”,取字“季直”。42岁时,得中甲午科状元,并被光绪帝钦授翰林院修撰。 如东为张謇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助了一臂之力,尽管丰利张氏又一时糊涂伤害过张謇, 但他皆以博大的胸怀将往事抛进了爪哇国,在他实业救国的一生中,仍然对如东情感深厚,与如东教育界、宗教界交往频频,并与其兄张詧创办了大豫垦植公司,对沿海规模性大开发擂开了首场锣鼓。特别令人感动的是,2004年春,丰利小学一百周年校庆时,张謇的嫡孙张绪武还偕同二姐张柔武与夫人孟广珍及儿子、儿媳同来参加庆典,足见如东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张謇与如东血脉相连 还有一件鲜为人知而又令如东人感到欣慰的事:如东吴氏女延续了张謇的血脉。 张謇22岁时即同冶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公元1875年1月28日),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徐氏。迎亲路上,西风阵阵,花轿颠簸难行,似乎有什么不祥的预示。成婚后,夫妻恩爱,上下和睦,可徐夫人就是不见怀孕生子。在那个时代,俗话 “ 一十二十望人家妻,三十四十望人家子,五十六十望人家死”,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张謇年已42岁,算来成婚也已20年,就是送子观音没有垂情。他的父母及徐氏夫人都很着急,尤其是徐夫人深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暗中留心物色身边及交往中的女子,选定梁、吴二女,意欲为夫君纳妾,并向老太爷禀告,张父也表示同意,并且“内定”下来。可这一年适逢大考,张謇于考前固然心无二用,考后立身朝廷,更是无暇顾及家室,这件事也就淡然处之。 这个吴氏,即吴道愔,曾一度于林梓沈祀先生家中帮工,虽是身份低微,但生得端庄美丽,贤淑和悦,凡与她相识的人,都对她充满好感,张謇到沈祀家作客也见过几次,对她印象不错,还特地选了个“愔” 字为她取了个大名。张謇的好友陈君梅积极从中撮合,不抱门户之见的张謇也就顺应众人之意娶为侧室。婚后,张謇对她爱怜有加,她对张謇敬重体贴,于光绪二十四年( 公元1898年) 正月十八酉时生下一个白胖胖的儿子,这就是后来品貌超群、才华出众,号称 “四公子”之一,并出任过智利公使的 张孝若。一子单传的张孝若,生下子女四人:长女张融武,现居台湾 ;二女张柔武,一直生活在南通;三子张绪武,学生时代就参加地下党,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等职;四女张聪武,上学时就参加了新四军,于黄桥战斗中光荣牺牲。这位唯一延续张家血脉的吴夫人,就是我县( 当时为如皋县)双甸镇北乡五公里处的吴家庄人。吴家庄三里长街商铺林立,东西村口办有私塾学堂,是明末反清义士许元博的家乡,因而在大江南北很早就有名气。2004年 4月7日,张绪武怀着深厚的情谊去吴家庄探亲访友时,还欣然命笔,作了“访血缘故里,祝早日腾飞 ”的题辞。
城市信息
圩东村经纬度 |
|
经度:121.31459730874 |
纬度:32.309782089111 |
热门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