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村旅游信息
- 四川省汉源县是边远艰苦地区吗?查看详情…
- 要看自己,不和大城市比,客观来看县城里面和九乡片区不算艰苦,进出交通走高速还方便,近郊乡镇条件将就,边远乡镇条件艰苦,由于是少数民族县,边远乡镇藏彝族...
- 详情回答:四川省汉源县是边远艰苦地区吗?隐藏详情
- 去那些文具店之类的 看有没有 还有就是 运动装备专卖店 都没有的话 只好在网上买了 上淘宝吧!!
- 要看自己,不和大城市比,客观来看县城里面和九乡片区不算艰苦,进出交通走高速还方便,近郊乡镇条件将就,边远乡镇条件艰苦,由于是少数民族县,边远乡镇藏彝族不少
- 今年四川省汉源县,片马彝族乡,大片的核桃怎么没人来收呢?查看详情…
- 今年四川省汉源县,片马彝族乡,大片的核桃怎么没人来收呢?
- 详情回答:今年四川省汉源县,片马彝族乡,大片的核桃怎么没人来收呢?隐藏详情
- 你好! 你留下联系方式,我们聊聊我做核桃小生意,如果有意三天内给回复,过期不候 打字不易,采纳哦!
- 我就在收核桃,只是不知道你们那里价格怎样 留个联系方式
- 成本大于产出 让其烂在地里是最好的选择
- 汉源县有哪些民族查看详情…
- 具体有哪些拜托啊
- 详情回答:汉源县有哪些民族隐藏详情
- (一)顺河彝族乡 顺河彝族乡位于大渡河中游的高山峡谷地带,南隔大渡河与凉山州甘洛县黑马乡相望,全乡面积61.6平方公里,辖板羊、大岩、觉托、南山、纳耳、洛耳6个村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装机容量达33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坝址就在觉托村境内,全乡883户3100人,其中彝族2100人,约占全乡人口的68%,是汉源县少数民族百分比最高的民族乡。乡政府驻地板羊村海拔785米,建有中心小学1所、卫生院1所及商业等服务网点,全乡有村小3所,共有教师15人,学生228人。 顺河彝族乡明时为黎州松坪土千户下辖39寨之一,名顺河堡。清时为御对岸曲曲乌,以土司觉代为副土百户,先置沙觉(今马托),后置木蓄(今红花),传至六居、八姑时迁于此,名顺河。道光十三年(1833年),罗木则随松坪土司反叛被诛废土司,始入富林乡。民国时为万工乡治地,建国后置顺河乡。1955年民改置顺河彝族自治乡。1959年建顺河公社,1981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顺河彝族公社,1984年夏置顺河彝族乡至今。 全乡地貌以中山地为主,海拔在730米至2514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年均气温17.9°C,年均降水量730毫米,全乡有耕地6705亩,其中水田500亩,主要分布在大渡河87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为主,有少量的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芸豆,支柱产业仍以传统的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1147吨,人平粮食370公斤,人均纯收入1700余元,全乡有林地2万多亩,草山草坡1万余亩,产野生天麻、牛膝、当归、南星等中药材,山林特产有油桐、木耳等,现在中山地带建有2000余亩核桃、板栗干果基地和1000亩秋豌豆疏菜基地。有野猪、老熊、獐子、瘊子等野生动物,矿产资源主要有菱镁、金、铜、铁、铅锌、硅石矿等。 乡内交通方便,省道汉乌公路通过全境,离县城21公里,距成昆铁路乌斯河火车站18公里,但海拔在2千米以上的高山仍未通公路、通电、通电视,信息闭塞,正在兴建的瀑布沟电站位于该乡境内,随着瀑电建设的推进,乡政府驻地和1600余名彝族同胞将远离故土,重建家园。 境内彝族以里立、曲足、乐须三姓为主,里立汉姓李,据考证,为彝族中曲曲辽彝一支,语言、习俗与其他彝民相同,但服饰上差异较大。男子包圆形黑色头帕,头帕外露一节绣有花边并吊在左边脸上,短上衣,右斜领口、袖口和裤脚绣花边,腰系宽边采腰带,呈三角形两股吊在前腹部,妇女多包黑色船形头帕,额头上挂银袍银珠、带大银耳环,穿对襟花边长衫,腰系宽边腰带,上衣前幅交叉拴于后背腰带上,穿窄脚口长裤,袖口、裤脚均绣花边示美观。 彝族人喜欢喝“转转酒”,喝“寡酒”,在客人多,碗少时,一碗酒从长者开始,一人一口轮流喝,喝过后传递给左右之人,不能搁在自己面前,出于对酒的爱重,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出独到的酿酒技术,用高粱等谷物酿制杆杆酒,把高粱等谷物洗后煮熟,摊晾拌曲发酵装在坛子里用草木灰密封,储存备用,时间越久酒味越甘醇,杆杆酒在饮用前打开坛盖加冷水,过几个小时后就可以饮用了,插一根弓形竹管,在坛口放置酒则,人们便可轮流饮用那甘醇的清洌的美酒了。 油茶是彝族人喜欢的一种用茶方式,在陶制小罐内放入少许茶叶,渗水后置于火塘煮沸,放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匀后倒入酒杯大小的茶杯,再将已用汤瓢煎化的猪油倒少许在茶杯内,顿时芳香四溢,味极酽,易解不渴解困,饮茶时从长辈依次饮用。 彝族年节是彝族传统佳节,每年分十个月,每月36天,每年十月为年节,具体时间在农历10月,择吉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彝族年节要杀猪、宰羊、泡杆杆酒,走亲访友,非常隆重热闹。 (二)坭美彝族乡 坭美彝族乡位于汉源县城南30公里,与凉山州甘洛县五村乡相邻。全乡面积66.6平方公里,辖和爱、万林、林罗、万福、横山、凤窝、石泉、火地8个村民委员会,48个村民小组598户2039人,其中彝族10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50%,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仅次于顺河乡。乡政府驻地和爱村海拔1955米,建有1所寄宿制学校、卫生院1所及商业等服务网点,全乡有3所村小学,共有教师9人,学生210人。 坭美古为邛部州彝地,明时历13年(1585年),普雄诸叛乱,被刘延征服后划归“平夷堡”(现河南乡平等村)。1951年划入汉源县置后,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5年改置坭美彝族乡至今。境内彝民大部分为阿什(邵姓)、阿品(罗姓)、阿杜(杜姓)、史堵(席姓)、顶炳(丁姓)、曲足(邱姓)。 全乡地貌属中山山地,介于大凉山与小相岭两南北纵列山地之间,海拔在1600米至2760米之间,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年均气温8.4°C,年均降水量715毫米,全年无霜期只有150天,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为主,支柱产业仍以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耕地面积4692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1714吨,人平607公斤,人均纯收入1800余元,拥有林地3.8万亩,草山草坡3万亩,在实施退耕还林与扶贫工作中,建有花椒、生漆、大白芸豆三大种植业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锰矿和铁矿。 乡内交通便利,晒昵公路28公里,目前只有凤窝、万林两个村未通公路,该乡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黑彝男子外出必裹以长达数丈的青布帕包头,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贴”(英雄结),向前伸出,以示英雄,老年多穿黑色窄袖右倾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形似裙子,身披黑色“擦尔瓦”。青年男子多穿小裤脚长裤,察尔瓦和上衣绣有条状花纹,以示美观。女子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以多层色布,色调和谐,美观大方,头覆绣花边的青色瓦式方帕,压以发辫,方帕前端遮额,形如帽沿,婚后生了子,头帕即变为方角帽,女子自小穿耳戴环。 酸菜洋芋鸡是当地彝族群众的特色食品,制作方法是把圆根叶、萝卜叶,青菜等用独特的沤制之法制作出传统的酸菜,晒干备用。将剖洗干净的鸡肉砍成块放入锅中煮一会,再放入干酸菜、盐、干花椒等作料,待到鸡肉煮熟时放进切成块坨的洋芋,洋芋煮熟鸡肉也差不多可以起锅了,这道菜汤味微酸,鸡肉鲜香而嫩,洋芋面而不烂,虽是肉食,但消署解渴清热。 (三)片马彝族乡 片马彝族乡距县城30公里,东与凉山州甘洛县黑马乡相邻,位于大渡河支流西街河中游的高山河谷地带,幅员面积54.9平方公里,辖片马、大营、富艮、然莫、茶林、万坪6个村民委员会,53个村民小组,1530户5274人,其中彝族1552人,主要集中在大营、然莫、茶林、万坪四个村,乡政府驻地片马村海拔1520米,建有中心小学1所、卫生院一所及商业等服务网点,村小4所,教师25人,在校学生422人。 片马古为邛都普雄辖地,后为远道跋涉的曲曲所据,因四周岭隔水阻,岩危陡绝,诸尊难以约束,渐渐发展成为彝族一支。据清溪县志载:“曲曲乌獠也,自汉州中达于邛都,多有不辩姓氏”。后族内划分地盘,各据一方。片马村一带称“偏麻”,意为婶母之坡地。境内彝民多为顶丙(丁姓),里立(李姓),甲乃(姜姓),曲足(邱姓),民国时期经多次征抚始入越西县大树镇,1951年划归汉源县片马乡,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4年置片马彝族乡,乡名以“偏麻”谐音得名。 全乡地貌以山地为主,沟、岗、谷并存,海拔在755米至2750米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气温11.8°C,年均降水量631.9毫米,无霜期206天,全乡有耕地584亩,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2868吨,人平543公斤,人均纯收入2107元,林地2万余亩,草山草坡1万余亩,山林特产有油桐、木耳,经济作物有花椒、核桃、板票,支柱产业仍以传统的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已建成800余亩核桃、板栗等干果基地、100余亩花椒基地,1700亩蚕桑基地和肉牛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境内铅锌矿储量丰富。 境内彝族以里立、曲足、乐须三姓为主,里立汉姓李,据考证,为彝族中曲曲辽彝一支,语言、习俗与其他彝民相同,但服饰上差异较大。男子包圆形黑色头帕,头帕外露一节绣有花边并吊在左边脸上,短上衣,右斜领口、袖口和裤脚绣花边,腰系宽边采腰带,呈三角形两股吊在前腹部,妇女多包黑色船形头帕,额头上挂银袍银珠、带大银耳环,穿对襟花边长衫,腰系宽边腰带,上衣前幅交叉拴于后背腰带上,穿窄脚口长裤,袖口、裤脚均绣花边示美观。 彝族人喜欢喝“转转酒”,喝“寡酒”,在客人多,碗少时,一碗酒从长者开始,一人一口轮流喝,喝过后传递给左右之人,不能搁在自己面前,出于对酒的爱重,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出独到的酿酒技术,用高粱等谷物酿制杆杆酒,把高粱等谷物洗后煮熟,摊晾拌曲发酵装在坛子里用草木灰密封,储存备用,时间越久酒味越甘醇,杆杆酒在饮用前打开坛盖加冷水,过几个小时后就可以饮用了,插一根弓形竹管,在坛口放置酒则,人们便可轮流饮用那甘醇的清洌的美酒了。 油茶是彝族人喜欢的一种用茶方式,在陶制小罐内放入少许茶叶,渗水后置于火塘煮沸,放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匀后倒入酒杯大小的茶杯,再将已用汤瓢煎化的猪油倒少许在茶杯内,顿时芳香四溢,味极酽,易解不渴解困,饮茶时从长辈依次饮用。 彝族年节是彝族传统佳节,每年分十个月,每月36天,每年十月为年节,具体时间在农历10月,择吉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彝族年节要杀猪、宰羊、泡杆杆酒,走亲访友,非常隆重热闹。 (四)永利彝族乡 永利彝族乡位于汉源县城东端的大度河北岸、大相岭南段的高尚峡谷地段,北与洪雅县炳灵乡接壤,东以乐山市金口河工农区为界,南隔大度河同凉山州的甘洛县大桥乡相望。全乡面积87.2平方公里,辖竹坪、莫朵、马坪、古路、万家、松树6个村,40个村民小组1075户3575人,其中彝族1200余人,占全乡人口的1/3,乡政府驻地竹坪村海拔2027米,建有中心小学1所、卫生院1所及商业等服务网点,全乡有村小4所,共有教师20人,学生393人。 古路村原名咕噜岩,嘉庆19年(1814年),松坪土司马岭氏置竹堡于咕噜岩,开栈道过蓑衣岭通金口河,柴篾索桥跨岩窝沟连皇木厂。同期在莫朵开集市名永盛场。由于官府的残酷压迫,呷哈支彝民奋起抗争于咕噜岩(今古路村)起事,锋芒直趋峨厅署,声势浩大,震动了黎、嵩、嘉诸州,后被统治者镇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咕噜岩事件,事件之后,州府经过会勘地势,将清溪县松坪土司管辖的岩窝沟以东的26地划峨边厅署管辖,26地彝民被改为20个汉姓,至今永利为族姓最多的乡,实为同族姓。民国期间全乡属峨边县寿永乡(后又称永战乡),1954年分置为永利乡,1956年划归汉源县置乡,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5年改置永利彝族乡至今。 全乡地貌为中山山地,海拔在550米至3225米之间。大部分海拔在2500以上,地势北高南低,深沟、老厂沟、北熊沟均由北向南纵贯乡境,注入大渡河。年均气温9.1°C,年均降水量768.6毫米,无霜期仅150天,耕地1.19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1857吨,人平526公斤,人均纯收入1920元,山林特产有磨芋、芸豆,拥有林地2.15万亩,草山草坡3.8万亩,支柱产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已建成年产1300多万斤的莲花白基地和玉米基地,牦牛、花椒基地正在发展中。境内有丰富的铅锌矿和菱矿。 境内交通方便,北部有乐西公路穿越,南部大渡河边有成昆铁路隧道,已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大渡河大峡谷就在该乡境内,奇异的自然资源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将给永利乡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民族服饰和饮食等文化:境内彝族以里立、曲足、乐须三姓为主,里立汉姓李,据考证,为彝族中曲曲辽彝一支,语言、习俗与其他彝民相同,但服饰上差异较大。男子包圆形黑色头帕,头帕外露一节绣有花边并吊在左边脸上,短上衣,右斜领口、袖口和裤脚绣花边,腰系宽边采腰带,呈三角形两股吊在前腹部,妇女多包黑色船形头帕,额头上挂银袍银珠、带大银耳环,穿对襟花边长衫,腰系宽边腰带,上衣前幅交叉拴于后背腰带上,穿窄脚口长裤,袖口、裤脚均绣花边示美观。 彝族人喜欢喝“转转酒”,喝“寡酒”,在客人多,碗少时,一碗酒从长者开始,一人一口轮流喝,喝过后传递给左右之人,不能搁在自己面前,出于对酒的爱重,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出独到的酿酒技术,用高粱等谷物酿制杆杆酒,把高粱等谷物洗后煮熟,摊晾拌曲发酵装在坛子里用草木灰密封,储存备用,时间越久酒味越甘醇,杆杆酒在饮用前打开坛盖加冷水,过几个小时后就可以饮用
城市信息
大营村经纬度 |
|
经度:102.78778258706 |
纬度:29.268568024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