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川村旅游信息
- 洮砚的真正产地?查看详情…
- 甘肃洮砚简称"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卓尼县万龙公司(甘肃万龙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是老坑洮砚的品牌拥有者,老坑洮砚是以老坑石为材料创作的洮砚,是砚中最为...
- 详情回答:洮砚的真正产地?隐藏详情
- 甘肃洮砚简称"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卓尼县万龙公司(甘肃万龙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是老坑洮砚的品牌拥有者,老坑洮砚是以老坑石为材料创作的洮砚,是砚中最为稀有、昂贵的石品。甘肃洮砚特点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石文奇特,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砚堂盛水久存不干,发墨快而不损笔,储墨久而味不腐,洮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笔,酷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其硬度适中,为摩氏三度,质硬而不脆,磨抹久经耐用 甘肃洮砚产地:洮砚产自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因此地在唐代属于洮州,古称只为洮砚,卓尼县属于洮河上游,有些人一说甘肃洮砚就以为是在甘肃的临洮县,这是不对的http://www.gansutaoyan.cn/html/15.html
- 洮河石砚是哪里生产的?查看详情…
- 洮河石砚,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洮河砚的石料取自当地的临洮大河,所制之砚地为名,称为洮河石砚。由于洮河石长年被水浸蚀,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
- 详情回答:洮河石砚是哪里生产的?隐藏详情
- 网上买吧,品种多,时尚更实惠,漂亮的礼物,人见人爱。 我在网购经验比较多,网上的东西真的便宜很多,选购也很方便,我收集了很多热卖好评的商品和店铺,并做了统计排行,很多都是专家通过比较店铺信誉和销售记录以及网友的评价,做出的排行榜,当然也有很多是我通过购买和网友的交流统计出来的,都是热卖好评的,网购这么多年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样统计下,真的方便很多,现在分享给大家,当然主要是希望大家给我空间加加人气,还有采纳我的答案,让我赚赚分^_^,地址: taobibuy点cn (把“点”改成“.”访问),或者你可以百度搜"淘必buy",第1个就是了,那里有我的超级经验分享,有我总结的详细购物步骤和购物心得,肯定对你购物有很大帮助!快去看看吧,登陆的人比较多,打不开,请多刷新几次. o(∩_∩)o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采纳我哦~
- 洮河石砚 因产于中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于深水之中,所以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有绿洮、红洮两种,而绿洮特别贵重。唐代洮砚制作比较盛行,与当时的端、歙、澄泥称为全国四大名砚。纹理不多,传世的作品也较少。洮河砚多为雕刻大面积的图意,它以线刻后填黑,清晰感强,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雕工质朴。如宋代「洮河石蓬莱山方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中国四大名砚-如何选购砚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实用性慢慢的淡化,而它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也随之得到升华,一个好的高档次的砚,不但可以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而且还是拍卖和收藏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的古砚,那么它的价值则更高。所以要鉴别砚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品、工、质、铭、饰等五个方面来鉴别: (1)品,指明的是砚的品相和外形,砚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上品。 (2)工,指明的是砚的雕啄,砚雕啄的优劣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3)质,指明的砚的质量,砚的标准质量应是:温润如玉、坚实细腻、易发墨、不吸水、不损伤笔锋、夏天储水不易腐、冬天储水不易冰。 (4)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像这样的砚一般能提高其艺术价值 (5)饰,指明砚的装饰,如:锦套、砚匣之类,虽说然这些东西只作美护和装饰作用,但对砚的优劣也起衬托作用。 中国四大名砚-砚石的使用方法与保养 1.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2.使用须换清水: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3.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4.清洗注意: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如果须要带出去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5.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6.将墨取出: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一直放着,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 简称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材产于甘肃岷县到卓尼县境内的洮河峡谷中,有绿紫两大色相品类,并以绿石为大宗,洮砚始见于唐代文献记载,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洮砚石质温润,发墨而不损笔,久储而不干涸,呵之出水,手感如孩儿面,为历代文人所珍爱.
- 洮河石砚,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洮河砚的石料取自当地的临洮大河,所制之砚地为名,称为洮河石砚。由于洮河石长年被水浸蚀,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洮河石砚质地细润晶莹,色泽碧绿,石面呈现微黑色的水波状花纹,以波浪翻滚、卷云连绵、千姿百态、清丽动人,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历史:洮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开采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鹄《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金朝的冯延登,有著名的《洮石砚》诗云:“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可见洮砚在金朝的珍贵。 品种:制作洮砚的洮石出自甘肃卓尼具东北50多公里的洮砚乡的喇嘛崖,有数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之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尤其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 制作:洮砚的制作工序繁多,有采石、选料、下料、设计、制坯、开膛、合口、雕刻、打磨、上光、配合等工序。洮砚的花色品种有三边雕花砚、池头号雕花砚、杂形雕花砚、自然雕花砚、秦砚等。洮砚雕刻工艺精巧,独具一格。其雕刻特点是透雕和带盖双砚,由于洮石为水层岩,一块石料上可取出砚盖、砚身,若盖身合一,其水波纹理色一致,此渭洮砚带盖双砚的绝活。 特点: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至今已有千余年的胜名,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洮砚具有与众不同的石质,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由于洮河石长年被水浸蚀,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洮河石砚质地细润晶莹,色泽碧绿,石面呈现微黑色的水波状花纹,以波浪翻滚、卷云连绵、千姿百态、清丽动人而闻名于世。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是洮砚的一大特点。
- 甘肃省卓尼县的洮砚好吗?查看详情…
- 好,甘肃洮砚佳天下
- 详情回答:甘肃省卓尼县的洮砚好吗?隐藏详情
- 好,甘肃洮砚佳天下
- 肯定好啊。卓尼被称为洮砚之乡。你说好吗
- 卓尼有哪些古代名人查看详情…
- 卓尼藏区人文历史述略杨勇印经院[内容提要]卓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在安多藏区享有盛誉。卓尼大寺及其印经院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卓尼籍...
- 详情回答:卓尼有哪些古代名人隐藏详情
- 卓尼藏区人文历史述略 杨 勇 印经院 [ 内容提要 ] 卓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在安多藏区享有盛誉。卓尼 大寺及其印经院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卓尼籍的诸多杰出人物为继承和 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卓尼人文历史旨在激发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紧随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 [ 关 键 词 ] 卓尼大寺,印经院,扬土司,高僧大德 一、引言 1982 年 10 月,班禅大师视察卓尼时说: “卓尼在我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地 方,因此,很多年前我就想来卓尼访问。??就寺院来说,卓尼禅定寺原先是一 座很大的寺院。??现在有你们,珍贵的文物得到了保护,这非常好,不仅我高 兴,人民会说好的,党也会说好的。 ” [1]1990 年 7 月,第五世策墨林 ? 单增赤列 活佛访问卓尼时,随行的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色拉寺第 96 任赤巴、著名佛学 家益西旺秋在讲话中说: “卓尼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在西藏政府和三大寺中 担任过高级职务,他们对藏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贡献,建议卓尼组 织力量,编写他们的传记,最少也要把他们的姓名,历任职务,出生地方等搞清 楚。 ”班禅大师和益西旺秋给卓尼作了确切的评价,并肯定了过去卓尼在藏区的 重要地位。 卓尼土司和卓尼大寺在整个藏区有过较大影响, 曾经以其丰富的文化 底蕴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姿态引领过安多藏区的文化。 卓尼土地孕育出的高僧大德 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精英,树立了卓尼人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二、卓尼名称的由来 卓尼系藏语, 汉意为两棵油松或油松。 相传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处有两 棵苍劲挺拔的油松。据《丹珠尔经纲目卓尼历史如意宝鬓》和《安多政教史》记 载: 1254 年(藏历第四绕迥木虎年) ,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诏请, 在赴京途经卓尼时, 见到两棵奇特的马尾松, 便将寺址选在这里。 当地藏族称马 尾松为“召相” ,此后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 “卓尼”是“召相”之变音。 “卓 尼” 还有另一解释: 相传卓尼土司的祖先当初从西藏盼包宗 ( 今达孜县 ) 起程东来 之际,其所在部族的首领穆旺坚参告诉他们: “你们一直向东走,可遇到一条大 河,那儿有很多的交相 ( 油松 ) 。 ”土司先祖率部辗转到达今卓尼时,果然遇见了 滔滔东流的洮河,并有很多油松。于是,抑制不住喜悦心情,脱口说出“交相尼 达” ! 在这里“尼”可解释为“找到” 、 “寻见” 。按寺址的土壤和当地气候来看, 适宜油松生长 ,当时八思巴派人建寺,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若只有两棵油松 树,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卓尼一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名,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而卓尼之所以在 藏区和内地享有一定盛誉, 是与卓尼悠久的历史、 卓尼土司的政教业绩、 卓尼大 寺及其卓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等卓尼地区光彩夺目的人文历史密 不可分。 三、卓尼历史 卓尼位于甘肃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份。 因受地理、 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到近现代, 卓尼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状况不 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对当地及周边地区乃至于整个安多地区的社会历史都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卓尼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十分遥远 的旧石器时代。从洮河流域发现的诸多人类文化遗迹表明,四、五千年前,卓尼 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中国西部是历史上古代民族频繁活动的地区, 而羌人在 这里势力最大,史载:秦汉时为诸戎之地,诸戎当然包括诸羌。晋以后吐谷浑人 西迁至此, 使这一地区又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 尽管这一地区民族成份复杂, 但 始终没有改变羌人为主体民族的局面, 据此, 我们可以说卓尼甚至甘青藏族的渊 源之一就是古羌人。 “古代羌人和现今藏族的渊源人们虽有不同的解释,但从各 种古籍、传说、古地名及古部落名称等来分析,古羌人与藏族有相同的语言,青 海羌人为藏族族渊之一,也似可定论。 ” [2] 因此,古羌人为甘南藏族渊源之一, 也似可以定论,甚至可以肯定。 “藏俗,人名之前,常冠以地名或部落之名,以 表明其所属。钟为甘南洮河中上游及白龙江上游一带古羌人氏族之一,古称钟 羌。 ” [3] 卓尼土司的辖区卓尼、 迭部和舟曲及临潭县部分地区, 就是洮河中上游 及白龙江上游一带。 唐时吐蕃势力不断向东发展, 大批将士及随军家属迁徙定居 到甘、 青地区。 吐蕃的武力征服和宗教文化影响, 加速了对甘青羌人的一体化过 程;吐蕃和古羌人在文化及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有同源关系,加速了吐蕃一 体化过程。从另一方面讲,吐蕃的向东发展,不但是军事扩张,而且是一次民族 大迁徙。 甘肃藏族后来的许多部落与吐蕃人向东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卓尼一部分 藏族至今还称自己为“藏巴哇” ,这可断定他们最早来自西藏后藏地区。卓尼境 内有一座神山,对此有如下传说:很早以前,赞普从西藏射了一枝神箭,于是部 分属下向东寻找, 在遥远的一座山上找到此箭, 并将此山奉为神山来信仰。 从民 俗的角度看, 这个传说显现了民族迁徙的某些影子。 卓尼部分藏族自称 “噶玛洛” , 这是因为吐蕃时 “从军中挑选出九名勇士, 率部驻扎在霍尔与藏区之交界处, 令 其以后未接藏王圣旨不准返回 。因之,他们的后裔就称噶玛洛。 ” [4] 更登群培 《白史》 云: “卓尼巴等亦有是松赞之军队等传说。 ” 卓尼有些地区藏族也传说他 们的祖先是从西藏某个地方迁来。 因此, 卓尼藏族就是东迁蕃人和羌人融合而成 的。 吐蕃王朝衰落后, 甘青吐蕃人失去了中心, 有些官员和握有兵权的将领, 纷 纷各自为政, “有的几千户、几万户聚居在一起,互不统属。 ” [5] 一些较大的部 落集团, 在政治上与中原王朝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隶属关系。 吐蕃人在甘肃南部的 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和大夏河流域势力强大,占据着临洮、河州、洮州、岷州 和迭州等地。宋朝建立后,上述地区的吐蕃人和宋朝处于对峙状态。洮州、迭州 和岷州部分地区后来成为卓尼土司的辖区。 厮啰政权兴起后,甘肃南部吐蕃地 区由其统治。 厮啰政权存在了百余年, 后由于统治者上层争权发生内讧, 加之西夏人和宋 朝先后攻击,其政权最终衰落。厮啰余部以河州、洮州和岷州为根基,与宋朝处 于时战时和的状态。 后来厮啰之孙巴珍觉归顺宋朝, 被安置在岷州, 并赐名赵醇 忠。巴珍觉是厮啰后裔中很重要的一支,在金朝时迁到临洮,至元时受封重用, 成为雄据一方的土司。 至今洮岷地区有许多赵姓的藏族, 这无疑是巴珍觉之后裔。 同时洮岷地区吐蕃大首领裕罗格勒率十二万余口举族归宋, 足见其势力之大。 裕 罗格勒归宋后, 仰慕宋朝名臣包拯 ( 包公 ) 之名, 请求赐包氏名顺; 其兄辖约稍后 归宋,赐名为包顺,其弟赐名为包诚。包氏家族在南宋、金朝时期仍在洮岷一带 活动。卓尼、迭部、岷县和临潭等地至今还有很多包姓藏族,仅是卓尼县洮砚乡 就有几个包姓藏族村落。该乡四下川村有座称包家寺的寺院(于 1949 年初毁于 火灾) 。上述似乎与卓尼历史并无关系,但这些都发生在后来的卓尼土司辖区, 换而言之,这也是卓尼地区的藏族人文历史。 元朝建立后, 即在河州 ( 今临夏 ) 设置了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甘、 青 藏族由其管辖, 都元帅之下的官员都由吐蕃上层人士担任。 卓尼所处的洮岷地区 有吐蕃十八族, “十八族为大族,散居洮、岷、叠一线” ,元时萨迦派第五代法王 八思巴被封为国师,之后又设掌管全国佛事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机构的总制院, 八思巴又被任命为总制院院使。 萨迦派因得元朝强有力的支持, 在藏区占据政教 统治地位,其教法也在甘青藏区迅速得以传播。八思巴曾长驻香根城 ( 临洮 ) , 足迹踏遍河州、洮州和岷州等地,并以大元帝师之威,打击洮岷等地苯教势力, 令其改宗萨迦派。公元 1254 年,八思巴赴京途经卓尼时,见此地有吉祥之兆, 就令其弟子喜饶益西建寺,公元 1295 年寺院建成,藏史称为卓尼大寺。这座萨 迦派寺院建成后, 当地藏族首领协第德抓住机遇, 与该寺建立供施关系, 从此随 着寺院势力的发展, 他的势力也得以壮大, 终于成就卓尼土司的始祖。 卓尼土司 与卓尼大寺结成供施关系, 推行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 尽管卓尼大寺后来改 宗为格鲁派, 但土司家族仍就掌握寺院统治权, 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始终没 有改变。 明朝建立后即进兵西北地区,当初西北各藏族首领均持观望态度。 1370 年, 元吐蕃宣慰使都元帅索南普归顺明朝, 并赴南京向皇帝朱元璋进贡方物, 受到明 政府的嘉奖。 各藏族首领纷纷效仿, 争先赴京归附明朝, 分别受赐不同的名号和 官职。 1404 年, 卓尼继位土司率部收服迭部十八族, 遂于 1416 年赴京朝贡致敬, 被明廷授封洮州卫正千户和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 从此卓尼土司借明廷之威 , 不断发展势力。 卓尼第 5 代土司旺秀赴京朝觐期间, 被明武宗赐予汉族姓名杨洪, 从此卓尼土司以杨为姓,后来土司辖区民众也随之以杨为姓,这就是如今卓尼、 迭部和舟曲等地藏族多为杨姓的来源。 在明代, 每一位土司为了和明廷保持密切 关系 ,均先后赴京朝贡,以求政治上的支持。卓尼土司如是拥有了皇恩加宗教 之威, 逐渐将卓尼和迭部等地纳入自己统治之下, 并成为洮岷地区势力最强的土 司。清朝建立之初,各地的反清力量还很强大 , 卓尼土司洞察时局,服从清朝调 遣,协助清军镇压了洮岷地区的反清势力 , 为此康熙皇帝特封第 9 世土司杨朝梁 为洮州副将并赐佥事大印一颗,还令其“护汉、藏、蒙三族交界之边塞。赐尔等
-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是哪里??查看详情…
- 谁能告诉我???
- 详情回答: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是哪里??隐藏详情
- 宣城
- 宣城
- 安徽宣城 由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超英华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策划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艺术节”将于2008年9月18日至9月27日举行。自2004年9月5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宣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以来,宣城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文房四宝旅游艺术节。 本届旅游节主题:“文化宣城、和谐宣城、魅力宣城”。
-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 皖南是中国文房四宝的故乡。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自然文房四宝之乡也随之变化。 1、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2、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3、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扩展资料: 价值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在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笔墨纸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 ,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文房四宝
- 洮河石砚有什么特点?查看详情…
- 洮河石深浸于水下,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具备了端、歙二名砚的特点,堪称色泽艳雅、质地优良的上品...
- 详情回答:洮河石砚有什么特点?隐藏详情
- 美观,耐用
- 洮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以质优品高而驰名中外,洮砚以其石质细腻,淬笔坚硬,贮水不耗,久存不变质,历寒不冰,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等优良特点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洮砚独特的涵水功能和保鲜功能,是文人墨客非常喜爱的又一个原因。洮砚制作工艺考究,工序繁杂。要经过严格的选材、设计构图、雕刻切削、打磨抛光等十多道程序。
- 洮河石深浸于水下,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具备了端、歙二名砚的特点,堪称色泽艳雅、质地优良的上品。 洮河石颜色有“红洮”和“绿洮”,前者呈朱砂色,细润纯净,极为少见,失传已久,但最近在洮河深水中开采出了赤紫色的红洮,于是有了延续。绿洮有“鸭头绿”、“鹦哥绿”等色泽。另外还有少量带黄标的。黄庭坚有诗赞美洮石色泽的艳丽:“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义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制作洮砚的洮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一块洮砚,需要经过下料制坯、设计、精雕细刻、配制砚河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雕刻工艺上,吸收了端、歙两砚之长,发挥了甘肃的“透雕”特点,使雕镂效果,玲珑剔透,精致文雅,美观大方。 编辑本段开采历史 洮砚出产于古洮州,即现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洮河上游,并于洮河深水中采石,故名为洮河砚、洮砚。 洮砚的开采,一说始于唐或更早一些时候。诗人吴兰修的《端溪砚史》引唐柳公权的《论砚》云:“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说明唐代已有洮砚。宋代米芾的《砚史》则指出,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派王韶驻军临洮开熙河,洮砚则成为地方特产的贡品,进入开采的鼎盛期。由于洮砚佳石蕴藏于深水中,采之不易,产之也少。在宋代,甚至京城一些士大夫也只闻洮砚其名,未见其物。到明代,洮砚已极难开采,据说,得巴掌大一方也属难能可贵。而到了清代,洮砚几近绝迹,有嗜砚者竟以黄金求购。 宋代皇室宗亲大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也。 宋代誉洮砚:“临洮绿石有黄瞟似花玉珍以年逢比之旧端郊寒疲聊备一品图左史右”。大文豪苏轼《洮砚铭》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至中国,弃于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子者,黄鲁直”。宋代着名诗人张之潜赋诗铭“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誉洮砚,又“洮河石贵又照壁,刻画无盐项国”。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诗中曰“县官岁费方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明代鉴赏家高濂《洮河绿石砚》释文曰: “此洮河绿石砚也,光细如玉,色好新绿,碧沉而深,真砚中宝也”。清末教育家题洮砚铭曰:“顽石点头,如来顿首,三千毛锥,脱颖而出”。如是我佛合掌说: “亿万斯年,不朽不朽!” 编辑本段石料特性 砚台的价值在于使用、观赏。使用者,要用来磨墨、贮墨,要求下墨快,发墨细,不耗墨、不损笔;观赏者,就石砚而论,除要求后天雕刻制作精巧外,首先要求石质的先天条件:要色泽雅丽、鲜艳,纹络奇幻,妙自天成。以上特性,具一者易,兼得者难。所以,大凡石砚所用之石,要求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石质结构细润坚密,发墨既快又细; 2.石质水份充足,滋润温柔,既不耗墨,又不损笔; 3.石质硬度适中,既可经久耐磨而又便于雕琢; 4.色泽古朴典雅、溢光流彩,纹理成趣。 综观几大类岩石,其特性用来作石砚,具备以上条件者狻少。如玉类石料,色泽虽美、结构也很紧密、雕刻起来虽然吃力,但还能奏刀。但坚不发墨,光滑顽硬;花岗岩、大理岩类的色泽也美观典雅、纹理奇幻无穷,但石理结构的粒径太粗、硬度太高。表面粗糙则下墨无光,墨汁呈粗粒粉砂状,表面光滑则又拒不发墨;石灰岩、砂岩等岩石的结构更粗糙,颗粒组合毫无规则,粒径大小不一,劈理又极不发育,粒径不匀、结构粗糙则表面无法研墨,劈理不发育、硬度较高则不能出坯雕刻制砚。所以,岩石中同时具有以上四种特性的石料非常稀少,这些特性各自的优劣程度也有所不同。只有水成岩中的细泥型板页岩类的岩石,才或多或少具有以上特性。各类作砚的石料,也几乎都是用这类岩石来充当的。 编辑本段洮砚石料特征 其一,结构细密。洮砚石料具有所有沉积岩中粘土岩类的基本结构,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密度 3.04克/厘米’左右,结构以紧密见长。且石料中兼含多种金属离子。所以,不仅发墨快,而且墨汁细而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一般来说,这二者相克相违:石滑者不宜发墨,发墨快细者易损笔毫,最难兼得。而洮砚石料却恰恰两美 全:石理极细而不滑墨,发墨极快而不伤笔毫。 其二,滋润滑腻。洮砚石料矿带濒临洮水,由温润之气精养,矿体中水份充足,石料抛光后手感滑腻,呵之即出水珠。由于它的石质结构紧密,水份便不易散发,因而构成它既不渗水,又贮墨日久不干的特性,故以虽绘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砚林。 其三,硬度适中。洮砚石料的硬度为摩氏三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既能抵御外来磨擦力而经久耐用,又软硬适中而便于雕琢。加上它板页岩结构劈理发育,石性温和,质硬而不脆,作砚更为理想。洮砚石料的以上三个特性已尽善尽美地具备了其作为砚材的根本条件,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以此优良的石质而名列砚行前茅则是当之无愧。 其四,色泽典雅。洮砚石料呈翠绿色和赤紫、暗红三种颜色,且以绿色为主。它的绿色,不论从色相、色度、纯度、色性哪一方面来说,都居诸砚之首。 在可见光谱中,绿色光波长居中。人眼对绿色的反映最平静。绿色在各高纯度的色光中,是眼睛最能适应和最能得到休息的色光。绿色象征着和平、生命、春天,它给人以镇定、健康、安全的感觉。在书房中与笔墨纸搭配在一起就更显得高雅而富于生机,素静而不乏灵蕴。所以说,色泽是砚台石料观赏价值的首要因素。 作为砚石,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之“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不干不腐可谓之“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洮砚石料在砚林中真可谓“德”、“才”、“品”、“貌”四绝,无与伦比! 编辑本段价值 洮砚的石质决定了它的地位和身价。北宋赵希鹄在《洞关清禄》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泼墨不减端溪下岩,……得之为无价之宝。”因此,历代文人颇多对洮砚歌赞诗词。北宋张文潜云:“明窗吐墨试秀润,端州歙州无此色”,黄庭坚云:“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今人赵朴初云:“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似玉。……一潭碧水净如玉”。于中可见文人们对洮砚的推崇。 洮砚有红有绿,以绿洮居多且常见,而以石色绿而蓝者为上,古人称之“鸭头绿”、“鹦鹉绿”。洮砚贵有膘。在绿洮中,有水波状纹路并伴生有铁锈色片痕的“黄膘绿漪石”最为名贵,位处“神、极、珍、妙、能”五品中的极品,古人云“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即指此之谓。 洮砚,由洮河绿石制作,该石取于甘肃古洮洲,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的喇嘛崖,该地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势激险,取材十分不易,洮石属泥盆系中变质细泥页岩,结构细密,且含多种金属粒子石质莹润如玉,叩之无声,呵之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用之得心应手,风雅尽赋等特点。 洮砚的名贵一在与石质,二在它的雕刻精神,独具风格,有:镂空悬雕,多为龙凤松鹤,旧时称为宫庭砚,此外还有人物山水,梅兰竹菊,花鸟草虫等表现方式,古朴典雅,粗狂豪放等特点,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今朝新的一代制砚艺术家们,根据石质,因材施艺,小者微厘,大者盈尺,不拘方圆,量石成砚,浑然天成,呈现出一种多层次,集文化素质及艺术修养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使之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编辑本段工艺 洮砚石料产地有宋、明数代所采掘的老坑遗址,也有清代以后及近代采石者所掘之新洞窟。洞内石料为制砚之珍品,其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风漪、雾露。制成之砚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石质温润而呵之成珠,贮墨砚中,经月不涸不腐。其石表带有金黄、白玉色油脂状石膘者更为名贵,故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的赞语,还有喑红紫石,色泽亦佳,胜过端溪石色。 洮砚石料矿带在县境内的分布面积约20平方公里,年产石料80吨,砚石集中分布在洮砚乡所属的30余个自然村中。以往都是单家独户零星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县上创建了洮砚制作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洮砚开发事业。 洮砚的制作雕刻工艺是很考究的,从造型中的外型自然型和规矩形,构造中的墨池、水池、“石形带盖”,款式有单砚双砚,装饰中的图案装饰,文字装饰,都是十分精美的。在近千年的制作雕刻实践中,砚工们创作流下来的精美传统图案成千上万,如龙凤图案中的“龙凤朝阳”、“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独龙探海”、 “四龙竞雨”、“五龙闹海”、“九龙戏日”、“凤穿牡丹”、“龙凤双飞”等,宗教器物图中的“佛八宝”、“仙八宝”、“八吉祥”、“观音送子”、“八仙庆寿”等;谐音寓意图案中的“五福棒寿”、“恋子双鱼”、“福寿延年”、“福荣有余”、“喜上眉稍”等,借物寓意类图案中的“四君子”、“岁寒三友”、“松菊延年”、“松鹤延年”、“三星高照”、“三阳开泰”、“花好月圆”、“鱼跃龙门”、“鱼龙戏水”等,传说故事类图案中的“桃源三结义”、“文王访太公”、“武松打虎”、“瓦岗寨”、“康熙访贤”、“牛朗织女”、“天仙配”、“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瑶池会”等,源于民间戏曲中的“文成公主”、“牧童放牛”、“白蛇传”、“苏武牧羊”、“花亭会”、“游西湖”、“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源于民间故事中的“麻姑献寿”、“吹萧引凤”、“跨虎入山”、“踏雪寻梅”、“龙女牧羊”、“八鹿庆寿”等除此之外,名山胜景,僧院古刹,楼台殿阁,奇石怪松,虫鸟花卉、家禽走兽,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等,都是洮砚图案采用的创作题材,洮砚在近千年的制作雕刻历史中,利用这些丰富的民间传说素材,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珍品,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洮砚雕刻工艺中,包含着它所有姊妹艺术的某些成份。如有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洮砚雕刻技艺中的透雕和浮雕,由它的姊妹艺术帮助形成并充实了自已独特,系统的艺术风格。洮砚雕刻技艺源于何时,实难准确肯定,但故宫博物院所藏洮河石《蓬莱山砚》和宋文绣院《洮河绿石砚》中砚面的雕刻图案来看,就开始运用了部分透雕技法,《蓬莱砚》中殿阁上的“蓬莱山”三字和龟员碑面的“云云”二字又是洮砚浮雕的先河。 继往开来的卓尼县洮砚雕刻艺术更是前无故人,后有来者,李茂棣1984 年率先在卓尼办起了第一个洮砚工艺厂,不仅教授门徒20余人,且创制了巨型《八仙过海》砚等,傅红云从1984年从师刻砚,雕刻的砚台刀工细腻,构图精湛,曾多次在全国性的艺术品展览会上参展:1987、1988两年分别参加了第23、24两届全国旅游工艺品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目前,县古雅洮砚公司法人傅红云正在全力以赴地投入以洮砚石料为基本材料的县城广场四大标志物的艺术设计,制作雕刻中……。 洮砚的包装材料以木盒为主,普通木盒有松、榆、柳、野丁香、核桃、杏木等,也有用它们的 根制成的木盒,盒中一般垫以绵缎,丝绒或海绵,塑料泡沫类的防震材料,木盒的面上,也多用文字装饰,有些采用木板刻字,有些则直接书写在上面,用清漆或桐油刷面上光。近几年又兴起精美包装,以便携带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和高雅名贵的馈赠物。 编辑本段卓尼洮砚 卓尼县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特色文化大县。 洮砚石就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洮河沿岸,由于这个地方历史上归洮州管辖,石料又是从洮河岸边开采,所以,把用这种石料加工成的砚石叫作洮砚。洮砚的矿产面积在卓尼境内约有40平方公里,以洮砚乡喇嘛崖石料矿带上当地人称宋代老坑中所产石料“窝子石”是最有名的上等石料。(传说,雕刻洮砚的祖师是一名出家修行的喇嘛,很早以前在这个石崖上挖过石头刻过砚,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洮砚雕刻的祖师,就把这个石崖叫喇嘛崖。) 洮砚能够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是因为洮砚石料具有结构细密、滋润滑腻、硬度适中、色泽典雅的特点。这种石料石质细密,手感润滑,墨汁不挥发,不渗水。耐磨,不脆,软硬适中。它的代表色是绿色,因颜色的深浅不一有墨绿色、碧绿色、翠绿色、淡绿色等,也有少量赤紫、暗红色的。绿色砚石,能让人想象到碧绿的洮河水和洮河岸边的苍松翠柏。 洮砚雕刻从唐宋时期开始,到现在有13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宋代初期就很有名气。洮砚的雕刻技法有镂空、圆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风格,十分精制。图案内容非常丰富,花草、人物、山水,鸟兽、亭台等。成形的洮砚工艺精巧美观,图案寓意深远,有代表性的有“五福捧寿”、“福寿延年”、“福荣有余”、“花好月圆”等吉祥图案,又有“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九龙砚”等传说或历史故事。洮砚形状按照砚石的形状而定,圆形方形扇形的都有。 洮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收藏珍品,也是最为理想的赠品,深受各个朝代书法家和大诗人的称赞:北宋着名鉴古家赵希鹄着的《洞天清禄集》中这样称赞洮砚:“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宝”。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洮砚:“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曾为洮砚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 卓尼是洮砚的故乡,在洮河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在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故宫博物馆藏有宋代的“蓬莱山砚”;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明代的“十八罗汉洮河石砚”,故宫博物馆也藏有一方椭圆形洮石大砚; 1997年,《九九归一》巨砚作为甘肃各族人民的庆贺礼品赠予香港特区政府,更使洮砚名声远扬。特别在近几年,由于兰州、酒泉和敦煌等地的对外开放,洮砚供应日本、港澳等旅游者,深受国内书外画家和爱好名砚的收藏家们所欢迎。
- 卓尼县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的,在哪里买到正宗的,谢谢查看详情…
- 卓尼县名优特产:洮砚:洮砚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底,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地。蕨菜,羊肚菌羊肚菌:羊肚菌别名狼肚采,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湿润地带。蕨麻...
- 详情回答:卓尼县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的,在哪里买到正宗的,谢谢隐藏详情
- 卓尼县名优特产: 洮砚:洮砚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底,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地。 蕨菜,羊肚菌 羊肚菌:羊肚菌别名狼肚采,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湿润地带。 蕨麻:蕨麻学名鹅绒委陵菜,又称人参果、长寿果。 蕨菜:蕨菜属多年生草本,凤尾科蕨属植物。 当地特产市场均可买到
- 洮砚产地到底在哪里,临潭、岷县还是卓尼?查看详情…
- 卓尼有个洮砚乡,自己想
- 详情回答:洮砚产地到底在哪里,临潭、岷县还是卓尼?隐藏详情
- 卓尼有个洮砚乡,自己想
- 上乘洮砚石,产地是卓尼。
- 你好! 石头出来是石头,加工出来才是洮砚,要石头去产地,要洮砚来岷县 如有疑问,请追问。
- 建了电站之后正宗的洮砚原石已经没地方挖掘了,堡子以下有个村是专门雕刻洮砚的,05年去过收了几块砚,石头是正宗的鸦头绿,就是雕工太差。站在市面上大多是“二阳沟”石
- 喇嘛崖景观的形成地质过程?查看详情…
- 喇嘛崖,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管辖,卓尼县县域属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西部,亦称西秦(岭)。地貌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
- 详情回答:喇嘛崖景观的形成地质过程?隐藏详情
- 居然是有的!
- 喇嘛崖,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管辖,卓尼县县域属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西部,亦称西秦(岭)。地貌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南部札伊克嘎峰,海拔4920米,最低为东北部藏巴哇地区,海拔2000米,高低相差2920米。卓尼县南部为东西走向的迭山山脉,构成县境内的屋脊;迭山以北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除海拔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岩石外,其余为茂密森林和山地草场,河谷地带则形成许多冲积滩地;中部为高原丘陵地貌为主,河谷开阔;北部由武当山等诸多山峰形成北部屏障,呈破碎的高山地貌形态。
城市信息
杜家川村经纬度 |
|
经度:103.82612869637 |
纬度:34.74383097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