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旅游】又有名胜古迹起火了!旅游安全警钟长鸣:那些被火灾吞噬掉的旅游胜地。

来源: 吉林旅游广播 | 时间:2016-11-11



11月8日22时30分,

无锡灵山梵宫廊厅发生火灾,

过火面积约600平方米,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梵宫是国家5A级景区灵山胜境中的景点之一,于2008年8月基本建成,造价约18亿元。梵宫汇集了众多艺术珍品,被誉为佛教艺术的“卢浮宫”。2012年,梵宫被确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年接待中外游客数百万人次,成为驰名中外的佛教景点。

近几年旅游景区火灾事件频发,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警钟长鸣。




为什么旅游景区火灾频发?

文化遗址型景区是祖先留给后人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了千年百年的文物,频频在一片火光中消失殆尽,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而言是毁灭性的损失。想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得不深入研究火灾背后的原因:

一、景区内建筑具有耐火等级差,一旦燃烧,易火烧连营的特点。景区内建筑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耐火等级差,建筑物耐火极限低,导致景区内建筑火灾具有燃烧猛烈,火势发展迅速的特点,而且过火后易坍塌、蔓延迅速。

二、景区内有很多古寺庙,而古寺庙通常存在很多助燃物质。比如寺庙等建筑表面很多都设置了大量飘带、饰布等易燃织物,寺庙内的香火、油灯、蜡烛等明火使用广泛,一旦用火不慎极易发生火灾连营,蔓延扩大,引燃周边树木,发展成山林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古建文物都存在保护利用与商业开发的博弈。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大多都为防火预留空间,形成了严格约定,然而在现代商业开发中,很多把这些都破坏掉了。比如独克宗古城传统建筑之间原本预留了防火间隔,一旦一栋建筑着火,居民可以掀起屋顶,用牛皮绳把整栋房子拉倒破拆,铺在房顶的一层厚土冬天可以保温,着火的时候可以灭火,不至于殃及其他邻居。但是随着商业开发,古城里面寸土寸金,新旧建筑毗连,没有分区,没有防火墙,建筑高度密集,传统建筑的防火设施被弃之不用。一旦失火救援不及,就损失巨大。

古建筑自身确实存在易燃特点,但实际上在古代,先人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为此做了防御措施,然而在现代开发中,急功近利地将此抛之脑后,先进的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机制又缺失,最后只能自食苦果。

开发和保护是一把“双刃剑”,景区开发一定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古建筑很多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历经历史沧桑,因此,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其保护尤为重要。

人在景区内活动一定要加强安全和保护的意识,景区要加强宣传力度,并向游客普及防火防灾的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旅游胜地是大自然的馈赠,历史文化景区是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在意外火灾中消失匿迹实在是令人痛惜。如何更好地保护,是时刻警醒今人的一个时代命题。

来源:小荣说

本文作者 孙小荣·工作室旅游品牌传播研究员 冯慧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紧急】双十一买买买前请警惕!支付页面只看到http要小心!

【扩散】长春8条大型犬被没收了!家里养狗要知道这些事!

【爱车】别不信!方向盘就能告诉你车子哪有毛病!




公众号相关信息

吉林旅游广播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