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古八景”,你对她还有多少记忆?

来源: 广东旅游 | 时间:2016-11-28




河源建县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 历史悠久。

县城建于新丰江东江合流处,又称槎城。

1988年,河源撤县建市,

老河源县分成源城区和东源县。

说起槎城八景,一般指的是老河源县的八景。



明代槎城老八景有:桂岫晴岚、梧峰夕照、宝江渔唱、石径樵归、龙津晚渡、东埔春耕、龟峰宝塔、燕石长亭。


  桂岫晴岚


如果你置身于河源城市的高楼或阳台上,向西南方望去,你会看见,桂山那绵延不断的山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排排绿色的屏风,把河源这座山城,紧紧地搂抱在怀里。



每当雨过天晴,或朝阳初开的时候,翠绿的树木,让整座山的景色显的格外的高雅、幽静,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感受。远远望去,时不时会有白云在它的腰间徘徊着,或在它顶巅翻舞着,犹如一群仙女欢快的跳跃在那翠绿的绒幕中。



   梧峰夕照


梧峰山,河源当地又叫梧桐尖。



夕阳西下,晚风频吹的时刻,登上高处远眺,或站在河紫大桥上向东望去时,梧桐峰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牧人,正舒展双臂,把浮流在东江河面上的穿梭船只当成小鸭群,慢慢地赶到沿江的各个码头。


老牧人笑了,那充满欢乐的笑脸掩映在一片柔和的夕阳中。



宝江渔唱


我们的老祖先,把大小两江的汇合处叫宝江(“大江”—东江;“小江”—东江),亦称槎江。两条江水有青有黄。从现在的中山码头到七号码头的江边。



过去,每到傍晚都汇集许多渔艇和客货船。入夜,点点渔火伴随着打渔人的尖细歌声,把槎城沿江一带的夜色引入到另一种无限幽思的境地。



  石径樵归


在离城七公里,过了湛珠湖,再往前走五百米,你站在公路旁向东望,在一群高大的石山中,有一条夹在两山之间的小径,那便是石径。沿这小径走上去,又是一片开阔的松林,那便是三风坝了。



在古文集的题诗中,还专为石径樵归的景色作了如下的描述:“伐木宁辞活计疏,云台白石雨晴初,归来饱饭黄昏后,还向窗前读古书”,“云石苍凉径路遥,一声啼鸟背归樵,行边若得仙棋看(路径八仙下棋地方),不管斜晖转树腰”。


如今,石径一带已建成多条公路,但仍可见一大片平整的山谷和低矮的石山,其中,石径樵归一带属于恐龙脚印化石遗址公园保护范围。



   龙津晚渡


龙津渡是从三界庙对过去的东埔区龙津渡。


以前,从回龙古岑、平陵来的,从忠信、顺天、灯塔、骆湖、船塘、上莞及双江、涧头、南湖来的肩挑小贩,人马轿舆都汇集在龙津渡过河,在旺地码头泊岸,然后方到达城镇。



过去,每到傍晚,龙津渡岸边,人流夹着猪鹅鸡鸭的叫声,嚷成一片,热闹非常。河源城与北边县区的交往,就是靠这大动脉来实现的。解放后,河源大桥的建成,这龙津晚渡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东埔春耕


在城北,隔江,即指东埔瑶头角那块地方(现指新市区)。现在你站在珠河桥的对岸往前看,或许看到的更多是高楼大厦,但是在以前这里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田野,每到春天犁田的、插秧的不时传来“河源好嬲双江水呵”的山歌声,会使你浮想联翩,赞不绝口,颇具一番意境。


古人曾吟咏过这东埔春耕的情景:布谷声催农事纷,半犁烟雨半犁云,有年莫谓惟勤获,尽是及时雨露殷。



  燕石长亭


燕子石位于龙王庙下游,即前磷肥厂上面的那个石山突出在东江河边。是河源城到三凤坝村的必由之路,老河源人叫叮冬岭的地方。


过去在燕子石山上设有凉亭,建有新塔。古人往南到惠州、广州均搭船较多。而燕子石的凉亭就是送亲人搭船时的辞行处所。


送别的人到这里,有的还在亭里摆酒话别。有古涛为证:“此是朝天第一程,柳边风扬酒旗轻,丈夫不洒离筵泪,任唱阳关曲几声”。而燕子塔则被国民党军队拆毁把砖搬去建碉堡了。



龟峰宝塔


龟峰宝塔是指离城一里半南面的龟峰山顶上的宝塔。登塔远眺,河源城的山川胜景尽收眼底。经过多次修整后,现已对游客开放,登上塔时楼道之小,不禁为自己捏一把汗,越往上走不由自主的生出敬畏感,佩服前人的独具匠心。




随着历史的变迁,或兴或废,原有新老八景已不见全貌。“东埔春耕”,已难寻踪迹;“石径归樵”,仅山径暂存;惟龟峰宝塔,属省级保护文物,仍独立挺秀。



本文转载自万绿河源



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广东旅游】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相关信息

广东旅游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