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四川旅游㈡|旅游业成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双抓手”!
来源: 旅游四川 | 时间:2017-07-21
来源: 旅游四川 | 时间:2017-07-21
一业兴,百业旺。根据相关机构的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GDP贡献率达11%。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业早已超越孤立的行业和简单的消费层面,成为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升的四川省,已经尝到了“甜头”。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主任傅勇林向新华网列出两组数据:第一,“2017年旅游业综合收入争取突破9000亿”;第二,“在四川现有贫困村中,72%的数量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脱贫”。
这两组数据,恰恰执住了当前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两个工作主题:决胜全面小康和建设经济强省。换言之,旅游业成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一个“双抓手”。
在此基础上,四川旅游发展的“方法论”正好破题。
“旅游,旅游化,旅游产业。”三个维度的递进,被傅勇林视作旅游贯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条主线。奏响了四川推进“决胜全面小康”的旅游“三部曲”。
2016年3月,四川省旅游局正式变更为四川省旅发委。这意味着,一个行业的主管部门调整为了一个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和下级政府,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的综合机构。傅勇林的“三部曲”思考,正是对大格局变化下的理解应对。“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主导部门,三件事必须一起抓。”
不具备资源禀赋的贫困村改怎么办?
旅游是什么?旅游首先是景区和景点。对于贫困村来说,这两个要素的核心前提是它本身的资源禀赋。“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老天’的眷顾,村子里有美好山河,这是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是‘祖宗’的积累,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留下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脉野趣,这是人文资源。”傅勇林说,二者合一或取其一,可以支持做景点。
但是,如果有的贫困村不具备旅游的资源禀赋,是不是可以放弃旅游脱贫的方式?对此,傅勇林的回答是:“没关系,我们做旅游化。”
什么是旅游化?
旅游化,即可以通过生态修复、国土整治、水体管理等手段实现贫困村的三个图景:触目可见的美丽、触手可及的温暖、无微不至的服务。
成都崇州市,堪称旅游化的榜样。木栈道蜿蜒深入几万亩油菜花地,间设具有艺术感的亭台楼阁,让广大游客能直面山野和大地。“几万亩油菜花的围绕下,在亭台中高朋满座,品茗书法,不挺好吗?”傅勇林说。
旅游产业极其发展土壤
把产业当重心,傅勇林认为旅发委至少70%的工作精力和资源应当放在其中。他比喻:“旅游产业就像完整的一棵树,有土壤、根、干、枝、条、叶、花。”
其中最关键的是土壤,是制度供给。
傅勇林介绍,四川创建了“1+4+N”旅游扶贫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一个全省旅游扶贫顶层规划,指导20个有扶贫任务的市州编制完成旅游扶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有了这样的土壤,才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6要素。但傅勇林认为不仅是要素,更是6大产业链。他还表示,核心应当做好吃、住、行三大产业链。
多点多极战略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从全域旅游角度对四川地缘经济的考量,而优化四川经济版图,则对四川的对外开放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个角度,构成了四川旅游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的“两点论”。
“不客气地讲,当前四川旅游各地的发展现状是不平衡的。”傅勇林分析,五大经济区存在着失衡,条件最好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部也存在着严重失衡。
多点多极战略作为四川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在深入推进中,旅游业应当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我特别关注旅游的多点多极战略格局的形成。”傅勇林说。
全域旅游和国际化布局
他提出的工作举措包括,着力构建五大区域、十大旅游目的地、十大旅游精品线路的“511”全域发展新格局,精准把握“全域旅游”是“全域旅游化”的实质和内涵,实施全产业链旅游化、全生产要素旅游化,推动门票经济、景区经济与全旅游要素经济、产业矩阵经济共生共荣,形成“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的发展新模式。
当前,四川已站上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这是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形势研判。
优化四川经济版图,就是利用好四川广阔的市场腹地,通过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助力四川的改革开放。
核心是国际化布局。傅勇林说,布局不是简单的旅游推介,而是要真正融入“一带一路”,在几十个沿线国家、几十亿人口市场中有所作为。“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外贸,就是对外文化贸易,这是很关键的。”
“我们拥抱着新的机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傅勇林说,我们是否有能力站在世界舞台上和对手在竞合中获益,增强制度和文化自信?是否有大量的旅游行业领军人才?是否有足够优秀的市场主体?“这些问题,都任重而道远且大有可为。”
文章综合自新华网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