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景区就是耍流氓
来源: 甘肃仟汇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时间:2017-12-21
来源: 甘肃仟汇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时间:2017-12-21
我们总是喜欢接近有故事、有文化、有情怀的人,并乐于做些有趣味、有感受、有价值的事情。旅游活动也是如此,旅游景区一般要有文化主题,最好体现一种文化意蕴。因为有文化,产品和业态才有依托,旅游者才会产生愉悦,获得精神价值。
我们都喜欢接近有故事、有文化的人,并乐于做些有趣味、有价值的事情。旅游活动也是如此,旅游景区一般要有文化主题,最好体现一种文化意蕴。旅游开发与规划必须贯穿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神秘的(探秘)、离奇的(猎奇)、有趣的(娱乐)、优美的(如婚恋),等等,总之,要满载着文化。有了这个文化主题,旅游产品便有了基底和品牌,旅游业态便有了内容和依托,产业链便有了纵深和空间,从景观到体验,便容易让旅游者感受到舒适、愉悦甚至是一种精神内涵。
文化是旅游产品和业态的重要依托
旅游景区要有特色,这种特色除了流于表面的独特景观和独特产品体验,其内里需要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而这种文化应是不可复制的。这一点,对于老的人文景区,并不难理解,由于其文化是历史形成的,资源禀赋一般带有强烈的历史背景和地域色彩,也就决定了其文化的垄断性或唯一性。
但对于新开发的自然生态型和文化型景区,就可能存在一个同质化、可复制性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地域环境,挖掘并提升当地特色文化;或者重新植入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主题。其景观与产品设计、业态布局也就有了根基和依托。这种独有的主题性文化,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会凝铸为景区的灵魂,并彰显出个性和气质。
有道是: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没有文化的景区终究会失去魅力和粘性,更别说品牌和效益。到头来,对旅游者是一种无聊的戏耍,对当地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演出,对景区自身是一次毫无价值的意淫和自嘲。一个景区如果没有特定的文化主题,产品和业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旅游者只会走马观花,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句话已经被我们说得太滥了,尽管重复了多年,嘴上磨出了茧子,但有些人仍不认这个辙;即使个别搞旅游规划的专业人员也还有异议;至于搞旅游开发的投资者,因为功利主义和短期效应作怪,可能就更难认同了。
对于旅游者,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
中国古代热衷于旅行的不乏其人,孔子便是。他周游列国,放意林泉,流连山水,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旅游审美观。这是一种“乐山乐水”的自然之游,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精神情愫。对于他周游列国,那场历经十几年的“听乐观礼”之旅,则堪比一场文化旅游盛典了。
可以说,旅游活动与文化从未分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属性,是维系旅游并使之走向大众化、市场化、休闲化的精神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无时无刻不在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当下所推崇的“旅游+”或“+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乃至一个庞大的产业。这一点,从国家层面全力推行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汽车露营地,到民间层面自发形成的民宿、农家乐,都可以看出,上述业态无一不需要嵌入文化内涵或元素。
这样看来,旅游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项文化活动。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空的延展性、景观的趣味性、产品的体验性、业态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客观性,促使景区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独特文化,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休闲旅游尤其需要文化价值
有人说:“旅游的最初动机在于休闲”,这似乎有一定道理,旅游就是寻求一种安闲和愉悦。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和依赖也更加明显,而休闲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重要一极,除了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氛围和内涵。
因为休闲旅游者更具有怡情养性诉求,其最后的落脚点终归是精神层面的。休闲是一种生活境界、一种精神状态,包括:舒适感、愉悦感等,这种精神体悟或来自自然,或来自文化,或合二为一。
与休闲旅游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两个旅游概念:一个是生态旅游,另一个是文化旅游。生态和文化就像休闲旅游的两翼,在内容和形式上构成了两个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知道,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吸引物、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而进行的生态体验,其目的也是获得心身愉悦,其中当然不乏人文元素。而文化旅游则毋庸赘述,是旅游者直接面对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互为依托,又有内在联系,且有异曲同工之效,都突出了休闲旅游给旅游者身心愉悦这一目的。无论自然景观的亲近,还是人文景观的鉴赏,休闲旅游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与人、生态与文化的交融。
休闲旅游有了文化的浸润,自然景观才有内蕴、有气质、有个性,才更加灵动、秀美和迷人,产品才有互动和体验性。经年累月之后,这种文化也许会升华为旅游形象,甚至沉淀为一种精神图腾。也只有这样,旅游景区才能在赋予游客感动的同时,悄然收获价值,真正赢得游客,获得成功。
从A级景区等级评价看文化主题的重要性
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文化主题在旅游景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正在修订中的《旅游景区等级质量的划分与评定》仍然包括三个细则,其中两个实质性细则中都明确提出了文化特色和主题要求。
细则一《资源质量与市场影响力细则》中有两个大项,即“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资源吸引力中,沿袭下来的资源景观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集中体现在文化层面;新增加的“主题特色魅力”项,则直接要求“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具有独创性、唯一性或引领性”;新增加的“综合消费功能”中,从产品到产业,无不浸透着文化意蕴,换句话说,只有确定了景区的主题文化,产品设计和产业布局才有灵魂、方向和依托。
至于“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辐射力,更要靠文化的传播。最新提出的、体现产品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主题强化度,已被确定为“市场影响力”的重要评价因子。
对于细则二《设施与服务质量评分细则》的八大项中的“特色文化”,以及“综合服务”中的文化主题性、文化丰富性、文化展示和文化体验,更是对景区文化主题的进一步诠释、强化、延伸和布局。
正在修订中的《旅游景区等级质量的划分与评定》仍然包括三个细则,其中两个实质性细则中都明确提出了文化特色和主题要求。
作者:马牧青
西和国际乞巧文化生态博览园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