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考察过的这个村走上了旅游脱贫的小康路

来源: 湖南旅游订阅号 | 时间:2018-10-18


国庆假日期间,前往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巧媳妇”农家乐屋里屋外更是挤满了游客。这个农家乐是村民施成富的老宅。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正是在施成富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自此,十八洞村开始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大胆推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构想。短短5年,寨子靓了、游客多了、产业火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笑容甜了。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到2017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2016年11月,十八洞村便向镇里递交了退出贫困村申请书。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

突破口:“农家乐”树致富榜样

在十八洞村正式拉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幕前,花垣县委专门抽调了5名党员组成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底子太差,基础设施落后,要想发展谈何容易。”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当时对村里的状况非常忧虑。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洞村具有十分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经过走访调查,驻村工作队和当地乡政府决定,以农家乐项目为突破口,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龙秀林说,十八洞村里的18溶洞远近闻名,平时就有户外爱好者来此寻觅探险。


村民施成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4年7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家创办了十八洞村第一家农家乐。“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有搞头,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草率’开张了。”施成富说。结果,一个月下来,只有50多人接待能力的农家乐,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4000多元。


很快,村里陆续有了十几家农家乐。为了更好地引导农家乐发展,十八洞村专门成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对农家乐厨房和宾馆实施规范管理,对农家乐接待户按区编号管理,并捆绑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接团、统一分流、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促销,一方面防止了恶意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农家乐保证品质。

勇探索:确立发展旅游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时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十八洞村村支两委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建设总原则,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以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心更齐、情更浓”的目标,认真开展水、电、路改造,开展农村“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最终,十八洞村呈现的村寨风貌,完全保持了原生态的苗族建筑风格特点,修旧如旧,并做好室内的改厨、改厕、改浴等任务。目前,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青石板路、停车场、一期游步道、村大门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3个自然寨路灯安装和部分农户的改厨改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家乐发展更为迅速,规模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发展农家乐的“甜头”让十八洞村增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经过多次讨论并征求村民意见,驻村工作队取得这样的认识:想让老百姓最终富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这一大方向的指引下,明确打造农旅一体化,让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不具备条件的间接参与。

展蓝图:农旅一体化诞生新格局

思路清则道路活。十八洞村首先瞄准村里闲置的土地,与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联姻”,组建了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猕猴桃产业化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


同时,十八洞村进行了“113工程”建设,即每家每户种植10株冬桃、10株黄桃,养殖300条稻田鱼,并将桃子采摘权和稻田鱼捕捉权对外出让。仅此一项,每户农户投资只需400元左右,3年后即可实现创收近5万元。


该村还积极挖掘苗族文化元素,提升十八洞村文化品位,农家乐围绕苗族文化开展特色化服务项目,共同开发苗绣文化旅游商品等。


据龙秀林介绍,未来,十八洞村将形成“一带四”的产业格局,即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带动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旱涝保收”为主的劳务输出业,从而支撑起整个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


“十八洞村的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在改造一支村民队伍。”龙秀林说。针对村民专业知识匮乏,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根据文化层次,分期分批对农户进行礼仪礼节、烹饪技能、种植技术等培训。村民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像这样的培训有十几次,村民们都很欢迎。”施成富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盼着早点过上好日子呢。”


新闻来源:中国旅游报


公众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