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丨10月28日起,果洛—西宁航班时刻进行调整】

来源: 青海阿尼玛卿旅游 | 时间:2018-10-25

点击播放音频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佛教没有传入青藏以前,藏民族信奉原始的本教。公元 4 世纪时佛教从印度传到青藏高原,佛教在雪域与当地群众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本教的斗争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互相融合的产物。以佛教教义为基础,吸收了本教一些神祇和仪式,逐渐发展形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高度形象化的佛教重要支派——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次大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7 世纪中叶到 9 世纪中叶的 200 年间为前弘期,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执政时期。此时,西藏正式被统一,并且创立了统一的藏文字,为了加强和稳固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支持,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二位公主皆来自佛教盛行的国度,她们在进藏的同时,带来了大批的佛经和佛像。期间从内地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


    松赞干布之孙,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继位时,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入藏,之后莲花生大师也入藏传法。莲花生大师深通密法,具大神通,入藏后收伏众多神魔,使他们成为佛教保护神,并建立桑耶寺,选了 7 名优秀藏族子弟出家为僧,这是西藏首批僧人,号称“七觉士”。之后,相继建了一批寺庙,大批藏族出家为僧,佛教从印度、汉地两个方向相继传入西藏地区,大量佛经被译成藏文,佛教盛行于雪域高原,被称为藏传佛教前弘期。


    公元九世纪三十年代,西藏在一部分世俗奴隶主贵族的拥戴下,代表本教势力的朗达玛登上了藏王---“赞普”宝座,凭借王权和贵族的支持,掀起了一场兴本灭佛的运动,不久朗达玛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但佛教并未得到复兴,佛教传播中断 136 年。其间大毁佛寺,强迫佛徒还俗尊本,对不还俗者或杀或逐,因而不少佛徒逃离吐蕃,另找安居之地。其中有些人来到青海,落脚在现今化隆县的丹斗寺,继续从事佛教的传播活动。从此,藏传佛教便传入青海,并且青海成为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展中心。


    10 世纪末叶到 15 世纪初的 500 年间为后弘期,这一阶段佛教再次从青海、印度传入藏区,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产生许多互不隶属的各种教派。公元 11 世纪初,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扬佛法,同时期,其他佛学大师也为佛教在西藏的恢复作了大量工作,佛教再度在西藏盛行,此时为后弘期。

   后弘期中因为修行方式、传承系统各不相同藏传佛教出现了很多教派,较大的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较小的有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派。传入青海的教派主要有四大派别,即: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

   各位来果洛旅游的朋友,大都去过青海著名的塔尔寺了吧,塔尔寺是青海最富盛名的格鲁派寺院,相信在塔尔寺大家已经了解过藏传佛教的相关知识和格鲁派的特点。果洛是青海传统的藏区,境内分布的主要是宁玛派和格鲁派两大藏传佛教派系,尤以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为典型,并有少量格鲁派寺院分布(主要集中在玛沁县)。


   “宁玛”藏语意为“古”或“旧”,所谓“古”是指该教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最早的一派,可追逆到莲花生大师传法时期,所谓“旧”是指西藏前弘期佛教相对后弘期佛教而言。该派极重密宗且弘扬旧密咒。早期宁玛派的特点是采取密秘单传,信徒分散,没有寺院及僧团,其教徒可从事生产,可娶妻生子。由于该派僧人穿红色僧衣,俗称“红教”。这个古老的教派,目前在青海主要分布在果洛、玉树、黄南(尖扎、同仁、泽库)、海南(贵德、共和)和东部农业区的边沿地区(循化、化隆、互助)。果洛占有较大优势,全州 60 余座寺院中这个教派就有 52 座。宁玛派僧人分两类:第一类僧人即“宁玛巴,有经典,出家入寺诵经修持,所诵经典称“伏藏”。第二类僧人即“仓巴”(又称“安巴”),无固定寺庙,习惯在山谷洞穴处修炼密法,其重要职责是为人念咒禳灾及祭神驱鬼,其法事类似本教。玛沁县的格日寺就是较具影响力的宁玛派寺院。阿尼玛卿地区也分布有众多的密修洞穴。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格鲁”--善规(或善律)之意,因倡导并注重严守戒律,而得名。是 15 世纪初(明永乐七年即公元 1467年),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吸收其它诸派的精典教义而创立的,该派活佛转世制度,对藏传佛教影响深远。玛沁县的拉加寺、喇日寺均为格鲁派寺院。

    果洛深处高原腹地黄河源头,藏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神山文化和格萨尔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地域文化特色,让我们一起进入果洛走近玛沁来体验这里不一样的自然奇观和丰富而博大的玛域文化吧。


公众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