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藏文化发祥地目的地指南
来源: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 时间:2017-09-08
来源: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 时间:2017-09-08
信息|资源|项目|活动|营地|社群|会员|救援
一、山南概览:
山南——藏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有西藏的第一个国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部经书——宝箧经……你可以沿着雅鲁藏布顺流而下,再溯源而上,怀揣着对神猴与罗刹女繁衍出雪域众生的想象,翻山越岭去寻找那些个第一。观世音菩萨看到雪域外的饿鬼、畜生等众生,认为投身人间的时机成熟便化现为一猕猴与罗刹女结合,便开始有了雪域子民。
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地区毗邻,东与林芝地区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山南地面积山南地区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
山南地区因着悠久的历史,在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因地处雅砻河流域,山南历史上被称为雅砻。雅砻河谷,大约在公元前八百年,雅砻部落在这里发展壮大,大约一千多年后吐蕃伟大的赞普松赞干布才将都城迁到了拉萨。神猴同罗刹女交媾而繁衍高原人类的美丽神话,就诞生在泽当贡布日山。
山南以农业为主,牧业并重,尤以民族手工业发展最快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姐堆秀的邦典,扎囊的氆氇、藏毯,卡达藏刀……
二、目的地指南
1、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位于贡嘎县昌果乡多吉扎村,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勇宗山麓。16世纪末由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扎西道杰兴建,成为宁玛派在前藏的主寺和大道埸,为宁玛派“北藏”重要寺院之一,并传承“三素尔”典籍,与敏珠林寺齐名。寺院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宁玛派经典中的重要部分是“伏藏”,约在12世纪时宁玛派中先后出现了挖掘伏藏的人,他们被称为“德敦”,其中著名的有娘·尼玛堆色,他发掘的伏藏称为“上部伏藏”;古如·曲吉秋发掘的伏藏称为“下部伏藏”。在15-16世纪时,挖掘伏藏的热特那林巴将上下部伏藏和自己挖掘的伏藏汇集在一起刻印,称为“南藏”;16世纪前期,后藏地方的一名为仁增郭吉登曲坚的人发掘出不少伏藏并刻印,称为“北藏”。多杰扎寺以弘传“北藏”系统的密乘经典为主,并认定仁增郭吉登曲坚为该寺的第一世活佛。
相关知识点:
伏藏
藏传佛教中“伏藏”之字面含义为:埋伏之宝藏。即佛教受到劫难时藏匿起来,日后被重新挖掘出来的宝藏,也由此产生了有很多著名的“掘藏师”。著名的有《五部遗教》、《莲花生遗教》,还有很多医书。而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可算是《中阴闻教解脱》(即《西藏度亡经》,署名莲花生所著。
宁玛派
“宁玛”意思为“古、旧”,因该派僧人戴红帽,俗称“红教”。宁玛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传出了该派的主要教法,在11世纪形成有规模的寺院及系统教义。特点:注重修行,分散发展,没有权威性的固定寺院或统一的教主。
藏传佛教中对“活佛”的几种称谓
藏民普遍信仰佛教,也有少量苯教信徒。外界则对西藏佛教有多种称呼,如藏语系佛教、喇嘛教等。同时,很多人则笼统地把西藏佛教中的僧人都称为喇嘛。事实上,“喇嘛教”一词并未被藏传佛教界所接受,也不是所有僧人都能称得上喇嘛。
“活佛”一词没有完全对应的藏语,在藏文中对活佛的称谓有以下几种:
喇嘛bla-ma:本意应该为“上师”、“至高无上者”、“至尊导师”。随着“活佛转世”体系的形成,“喇嘛”一词也逐渐成为“转世尊者”的另一个称谓。
仁波切rin-po-che:直接翻译可译为“珍宝”、“宝贝”。是藏传佛教地区对“活佛”最亲切、最常用的一种尊称。
珠古sprul-sku:意为“化身”。在大乘佛教中,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化身。“活佛”就是“佛”为普度众生而显现的化身。所以,一般汉地说的“活佛”用“珠古”一词表现是最贴切的。
对一些大成就者,虽不是转世灵童但也可以尊称他们为“喇嘛”或“仁波切”。在拉萨地区,对寺院的僧人则应称其为“古修拉”,尼姑要称“阿尼拉”,这里“拉”表示尊敬。
tipes:这条通往桑耶寺的乡道很少有游客踏足,多数旅行者都是从泽当镇前往桑耶寺。拉萨至多吉扎约70多公里,柏油+砂土路。
拍摄要点:沿途有很多沙化的山丘,河滩边有很多树林,如果是秋季(9月中旬—10月中旬)是拍摄的好时机,也是拍摄鸟类的好地点(秋末冬初)。有多个值得参访的寺院,一定要带三脚架。
图说:佛教创造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为族姓,牟尼为“圣人”。约与中国孔子同时代人。
2、措杰拉措寺
亦称措杰纳木措拉康,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阿扎乡境内。寺院东,西两边是高山,南面是雅鲁藏布江,北面是通往扎央宗的山沟,西边约百米处有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缓缓流入雅鲁藏布江。
该尼姑寺属宁玛派,有近1200年历史。此地是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出生地,她是莲花生大师的明妃。四周山峰环绕,如莲花花瓣簇拥着这座小小的圣殿。寺院内有一湾湖水,清冽吉祥。
tipes:拉萨—阿扎乡约110公里,从这里有一条乡道可达著名的扎央宗,那里有一个察寺尼姑寺,尼姑寺后山有溶洞,是莲花生大师曾修行过的地方,极为殊胜。需徒步。据《西藏通志》记载:“萨木秧寺附近,在扎央宗山之巅,寺内有洞,高二千余丈,梯木而上,洞内石莲花佛座,座前石几盒,内有白土可食,味如糌粑,次日复生。其洞须燃火而入,座后有一大海,云作恶之人至此,必失足堕海中,番人畏惮而敢忽焉。”
3、桑耶寺
桑耶,汉语的意思就是出乎意料和想象的地方。这座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创建于公元8世纪,地点为莲花生大师所选定。由藏王赤松德赞(文殊菩萨的化身)为施主,寄护大师与莲花生大师共同所建。
桑耶寺仿效印度古寺乌丹达波日寺的建筑风格,以乌策大殿为建筑主体,四周有江白林、桑结林、强巴林、阿雅巴律林四座神殿,象征着四大洲。在四大洲的周围又有八座小神殿,共计十二洲。与乌孜大殿四角成直线的位置还建有四座大塔,分别是:白色菩提塔,由大臣肖布巴吉森格督建;黑色涅槃塔,由大臣达热禄恭督建;绿色吉祥多门塔,名天降塔,由大臣秦氏多吉哲琼督建;红色法轮塔,为大臣那囊嘉察拉朗督建。乌策大殿的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象征着须弥山,一层为藏式结构,二层为汉式结构,顶层为印度风格。底层大门上悬挂之古钟,据说为藏王赤松德赞王妃卓萨·绛曲准所献。
寺内珍藏文物众多,壁画题材丰富,各类石刻铜雕都极为珍贵。二楼回廊壁画内容从创世之初观世音化身的神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出雪域众生开始,讲述了西藏的历史,直到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因回廊内不能完全遮蔽风雨,壁画稍有些斑驳,但这近百米的壁画依然恢弘壮丽。
桑耶寺不远处被经幡包裹着的是哈布日山,哈布日山是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拉萨药王山、泽当贡布山、贡嘎县甲桑秋沃山和桑耶哈布日山)。哈布为“喘气的意思,山虽不高,爬上去还是会气喘吁吁之意,它像一只巨象俯身喝水。四周有四座殊胜的灵塔:噶瓦拜则灵塔、焦若鲁坚赞灵塔、祥·也协德灵塔以及寂护大师灵塔。前三位是吐蕃时期的大译师,寂护大师是古印度著名高僧,来吐蕃传法并主持修建桑耶寺,担任桑耶寺第一任堪布,最后圆寂在桑耶。无论在桑耶寺停留多长时间,也只恍如一日,何况还有著名的青浦修行地需要停留。
相关知识点:西藏佛教前宏期
佛教传入之前,藏族地区存在一种固有的宗教:苯教。一般的史书记载,佛教最初渗透、传入西藏是在公元四、五世纪,而正式、大规模的传入吐蕃是在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寺庙建筑开始兴修,大昭寺、小昭寺是当时的代表作。但当时寺庙里并没有僧人,只是供有佛像。
然而,佛教的传入受到苯教的抵制。松赞干布去世后,苯教抬头,公开反对佛教。赤德祖赞(公元704-755年在位)继位后,在公元710年迎娶唐朝金城公主,再次促进佛教的发展。但他去世后,新继位的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年幼,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禁佛运动”:驱逐僧人,把大昭寺改为屠宰场,拆毁寺庙……
当赤松德赞成年后,依然一心扶植佛教的发展,他派人到汉地取经并迎请汉僧;从印度请来著名的僧人寄护大师,但来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就被反佛势力赶回印度。于是,赤松德赞又派人去请莲花生大师,并再次迎请寄护大师赴吐蕃。两位大师接受了邀请,分别来到吐蕃。莲花生大师一路上降妖除魔,这之中有很多传说,被奉为人间最大的咒师。两位大师到吐蕃后建立了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
在赤松德赞以后的半个世纪,是吐蕃社会佛教全面发展时期,直到公元836年朗达玛继赞普位,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禁佛运动”,佛教史籍上把这之后的近百年称为“灭法期”。
相关传说:
桑耶寺初建之时,曾在此山建有一拉康,藏王赤松德赞和莲花生大师曾来此山勘察地形,筹划兴佛蓝图。传说当时此地群魔作乱企图阻挠寺院的修建,莲花生大师在此地施法,使天降巨石镇压众魔,保障了桑耶寺的顺利建造。
猿猴变人的故事:
自西藏在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有了文字后,就已经有了关于“猿猴变人”的记载。在西藏没有人类之前,现在的雅砻河谷(山南地区)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的主人是猿猴。后来,观音菩萨看中了这块人间宝地,就用法力加持了其中一只猴子;同时由度母在自己的心间呈现出一位罗刹女,并让罗刹女与那只观音加持过的猿猴交合,经过六道轮回转生出六个不同的孩子,从此有了人类。
tipes:每年的藏历5月15日-17日跳金刚法舞,藏历年期间僧俗欢聚哈布日山互相抛洒糌粑以示祝福。如有时间建议前往青朴修行地(已通油路)。桑耶寺内有餐馆,各种菜式,味道还不错。
拍摄要点:桑耶寺建筑特殊,内景外景都值得花功夫拍摄,外景适合傍晚时分拍摄。
图说: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造像有很多种,有双臂、四臂、十一面千手千眼等。观音名号是“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担当着救苦救难的重任。
4、丹萨梯寺
帕竹噶举的发祥寺,于1158年由帕木竹巴·多吉杰布创建,曾经辉煌一时。寺院海拔4300米,正在修复中,远望去是尘土飞扬的工地;走近它,就让人心生敬畏。
丹萨梯寺的宏大幽深会让人超乎想象:大殿中央是天井,正在修复中,遗留下来的古老墙体足有两米厚,驮土的驴来来回回运送材料,十几头毛驴在这天井里一字排开还显得空旷……如此一座宫殿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建造的?资料记载丹萨梯寺及附近山头曾经住着18万人——那俨然就是一座城池!
佛殿前有很多放生的羊,它们不怕生人,却如主人般看护着寺院,我们靠近大殿它们就朝我们聚拢来,只有寺内的僧人来驱赶它们,它们才走开。
相关知识点:
帕竹噶举
由尊者帕木竹巴传出,噶举“四大”支之一,其余八小支皆有帕竹噶举传出,丹萨梯寺的昌建标志着帕竹噶举这一支系的正式创立,帕木竹巴在该寺修炼传教达十三年,最后在该寺圆寂,享年六十岁。帕竹噶举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该派曾同朗氏家族一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并统治卫藏地区达一百三十多年。
藏马鸡
大型鸡类,耳羽白色,面部鲜红色,飞羽灰褐色,尾羽特长,整个身体基本呈现金属光泽。本地人称其为“雪鸡”,不是很常见,在拉萨附近雄色寺,山南丹萨替寺拍到过两次。僧人们主动为它们提供食物,因此这里的藏雪鸡不怕人,有机会使用短焦距拍摄。
tipes:前往丹萨梯寺的上山路周折艰难,足足十公里,需小心驾驶。
拍摄要点:不要忽略山脚那向东奔流的雅江,夕阳中有别样的美丽。
5、雅桑寺
很少有人知道在雅砻河的深处还有这么一座曾经叱诧风云的寺院——雅桑寺,雅桑噶举的发祥地,于1206年由却吉门兰主持修建。
雅桑寺位于泽当镇以南,雅砻河谷地带,海拔约4300米。雅桑寺坐落在半山腰,它与雅拉香布神山面对面,两岸是层叠的农田,传说这座神山是吐蕃早期赞普们下到凡间和升回天庭的地方。
相关知识点:
雅桑噶举
雅桑噶举传承是帕竹噶举八小支系之一,雅桑为地名。该派开始于萨巴·格丹益西森格(?——1207),他与其弟子却吉门兰共创了雅桑噶举。萨巴·格丹益西森格是西藏门隅地方人,幼年替人牧羊,后拜帕木竹巴为师修习佛法。元朝时,雅桑是十三万户之一,虽然势力不大,但很活跃。
十三万户
元代在全国均设万户官职。内地诸万户为军职,分属各行省而总辖于枢密院;藏族地区各万户军民通摄,前藏、后藏共设十三个万户:拉堆绛(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以北)、拉堆洛(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以南)、萨迦(今萨迦一带)、绛卓(日喀则地区南木林一带)、曲弥(日喀则西南)、霞鲁(日喀则东南)、雅桑(泽当东南)、帕竹(雅砻河东,乃东一带)、达隆(拉萨林周县一带)、蔡巴(拉萨东郊)、止贡(拉萨墨竹工卡东北)、嘉玛(拉萨甘丹寺以东)、羊卓(羊卓雍措一带)
雅拉香布神山
在世界形成之初,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德贡杰雪山神已经住在雅鲁藏布江边,他共有九个儿女,分布被派往藏区各地,成为“世间九尊”,雅拉香布神便是其中之一。雅拉香布山神为王族神灵,代表王室的力量。根据当地流传的神话,雅拉香波山神是一头白牦牛,从牦牛的口、鼻中不断喷出雪暴。山神有无比的法力,可以摧毁岩石、引发洪水……
相关传说:观世音菩萨加持之化身从天而降,降至雅砻地区的雅拉香布神山。被有福报的藏人看见,他们见到从天而降之人体态高傲,遂升起恭敬之心,说:请为我等之王吧。这便是藏王聂赤赞普,并建造了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聂赤赞普以及以后的六位赞普(史称“天赤七王”)都不受山崖阻碍,能飞往空中,白天降临,夜晚归天,当王子长到能骑马的时候,他们就握着天绳升天而逝,尸体如彩虹般隐没在天空。
tipes:泽当至雅桑寺约30公里,柏油+砂土路,路况不错,容易到达。
6、十一世纪的壁画绝唱:扎塘寺
扎塘寺位于扎囊镇内。扎囊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被雅江分成面积基本相等的南北大部分,南北均为高山,沿江两岸为谷地。对“扎囊”地名的由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根据藏文“扎玛”词而来,意为“带刺灌木林内”,据说扎囊县县城所在地周围,原有大片金雀花刺林,所以称扎囊,穿过灌木树林往东的地方叫扎期,意思是“带刺灌木林外”。二,根据藏文“索扎”一词而来,意为“厂内”或“作坊内”,因为扎囊沟里原有制作瓷器的作坊,故得其名。藏文 “囊”是内、里面或家的意思,而藏文里表示作坊的“扎”和表示刺树的“札”除了写法略有差异,读音完全相同。又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扎巴氏或扎氏家族早在吐蕃以前就世居今扎囊地方,所谓“扎”即扎氏家族,囊是藏文意思中的家。因此扎囊一名的本意应该是扎氏的家,而扎期则是扎氏家以外的地方。由此可见,扎囊一名来源于扎、扎氏家族,且最晚出现于吐蕃时期。
扎塘寺由大掘藏师扎巴·恩西于70岁藏历第一绕迥铁鸡年(公元1081年)砌了扎塘墙基,于79岁圆寂在本寺。其余未完成的建筑项目由他的两个侄子用三年时间完成,建本寺前后用了十三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扎唐寺原名为“阿丹扎唐寺”,意为五有扎唐寺。所谓五有是相对桑耶寺而言,即桑耶寺不具备有这些东西。其五殊胜是:一是扎唐寺主殿(即祖拉康)底层转经回廊的宽度,比桑耶寺的多一弓(宽0.9米);二是中层转经回廊绘有千佛像壁画;三是底层托付于龙王墨竹嗣坚;四是上层托付于药王热互拉;五是香伦多杰敦堆为本寺总护法神。扎塘寺壁画在西藏美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后宏期卫藏最早的寺院绘画遗存,融合了汉地、西域以及印度的艺术因素,同时又继承了吐蕃的传统风范。
相关知识点:
扎唐四部医典
本医典是由伏藏师扎巴·恩西在公元1038年从桑耶寺主殿二层上雕有宝瓶的柱子内挖掘出的,并依照原文抄写了一份后原文放回了原处。后来这部《医学四续部》由藏医大师苏喀·洛追杰布校对,德巴·亚佳巴出资木刻后成了有名的《扎唐医学四续部》木刻版,并一直存放在扎唐寺。这一部医学木刻版是西藏最早的医典木刻版。可以说《扎唐医学四续部》是藏医学的精髓,它与藏医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前后两位宇妥云丹贡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的联系,不仅为当时被疾病困扰的众生造福,而且成为后来的诸多藏医学理论的基础。
扎囊十三贤人
“十三贤人”是指扎囊地方各教派大师,他们当中不少在全西藏或者自己所属教派中相当有名。
1.扎巴·恩西(1012---1090)出生在扎囊吉汝,传说他曾主持修建过108座寺庙,其中之一扎唐寺是他住持的寺庙。此人还是个学者精于医道,有三部著作传世,他还是挖掘《扎唐四部医典》伏藏的著名人物。
2.宁多·唐杰肯巴(1217---1277)出生在扎囊白仲宁多村,他住持的寺庙在扎囊白仲,即宁多寺。
3.朗卡·若朗仁增贡布(1266---1343)出生在扎囊吉汝乡雪拉佳酿村,传说他在一个山洞中修行得道,因而没有固定的住持寺庙,到处传教说法。
4.堆荣·恭钦龙钦若羌(1308---1364)出生在扎囊吉汝乡扎西林村,住持寺庙堆荣寺,他是著名的宁玛派大师。
5.班禅·强巴林巴(1400---1475)住持寺庙是强巴林,该寺在扎囊县城附近,规模较大,此人也是个格鲁派大学者,著有《坚玛》、《属正字学》等著作。
6.沃钦·德达林巴(1640---1714)出生在扎囊吉汝乡达结曲林村,他主持修建了敏竹林寺并成为该寺第一代住持,是一位著名的宁玛派大师。
7.觉敏·益西多吉,出生在扎囊扎唐镇觉敏村,他是一位噶举派的游方僧,一生到处传道弘法,很有影响。他还是隆子县圣山杂日山的开山祖,他在那里新建了寺庙,从此以后杂日的达巴夏日成为圣山,朝拜者络绎不绝。
8.噶钦·土多旺久,出生在扎囊扎唐镇瑟宫村,主持寺庙叫白若寺。
9.绥·多吉根参,出生在扎囊吉汝乡吉杰村,没有固定的住持寺庙,为宁玛派。
10.若噶·释迦坚参,出生在扎囊吉汝乡若村,是一位宁玛派的游方僧,在山洞中苦修而生为著名高僧。
11.亚钦·吾金林巴,出生在扎囊吉汝乡亚钦村,住持寺庙叫亚钦寺,传说他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因此宁玛派很信奉他。
12.漾·固玛热杂,出生在扎囊索布村,没有住持寺庙,他一生到处传道弘法。
13桑措·珠巴热钦出生在扎囊萨布村,他是一位密宗修行大成就者。
扎囊四智者
扎囊县自古以来,由于耕地少,牧场小加上水源不足,所以农牧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人们就在经济上另辟新路,在副业上找门路,使民族手工业比较发达。这里的群众一般都有一、二种手艺,有众多的能工巧匠。因而传统的民族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扎囊地方制作的“扎布”,出产的细瓷器叫“扎嘎”,还有用于宗教仪式上的一种号角叫“扎冬”等。这些都是相当珍贵的手工艺品,在历史上这里曾先后出现过文明全藏的“扎囊四智者”。
桑木达·杰萨公布,出生在扎塘镇桑木达村,他刻制了西藏的第一枚银币“张卡嘎布”,这种藏币不久被西藏地方政府承认,由拉萨依样制造,通行全藏。
蒲巴·班衮赤烈,出生在扎塘镇蒲吧村(今雪布村),他烧制的 “扎嘎”(嘎玉普噶)是白底兰花的细瓷器,这种瓷器工艺考究,在全藏享有盛名。
罗琼·绕单旺布,出生在白仲鲁曲密村,他是有名的“扎冬”制造者。
董布·顿珠旺杰,出生在吉汝镇卓玉董布村,他制造的“扎布”西藏当有名。
tipes:扎塘寺的藏香配方为扎巴·恩西之秘方,不妨带些回家。
7、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位于距离县城不到1公里的半山上,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宏大,是吞米桑布扎第十二代仲孙楚称更才的大儿子吞米仑珠扎西于1472年创建,属格鲁派。寺院至今犹存的强巴林佛塔,虽只剩下塔基,依然可想见曾经的辉煌,历史上它曾有17层。这里还曾经有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商人开设的商店……每年定期的贸易集会中,尼泊尔人带来工艺品;克什米尔、印度人带来大米、干果、染料等;不丹来做生意的主要是阿尼,他们带来染料等。商人们会将扎囊的氆氇、羊毛等带回去。
相关传说:
强巴林佛塔的护法神就是扎塘寺的上伦金刚。当时修建此塔的人正在建塔,有一天他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我在的时候可以保护它,我不在的时候怎么办呢?打坐的时候看见一个白衣人来跟他说:你不要担心,你做好了塔之后我来保护它。可是他忘了问他是哪一位护法神的化身,当他起身走到山边的时候看见那个白衣人走进了扎塘寺,那就是“上伦”金刚。以往扎塘寺在六月期间会举行法会,法会期间要把上伦金刚请到强巴林待上七天。
拍摄要点:强巴林残留的佛塔很有气势,需赶在夏季6:00前拍摄。
图说:强巴佛(弥勒佛)
藏语为“强巴”,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将在释迦牟尼圆寂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来到人间。结说法印,左肩处有净水宝瓶,右肩处为法轮。
8、宁多寺
宁多寺位于扎塘镇白仲村,属宁玛教派,由白钦·仁钦林巴于公元13世纪初叶创建。扎囊的十三贤人之一的宁多·唐杰肯巴出生在此地。从建寺到第七世达赖格桑嘉措(1708—1757年)时期,按转世制度轮换了十二代住寺。18世纪初期传由于准噶尔部的侵扰和破坏,宁多寺同当时的其他红教寺院一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寺内原大殿内有一个小湖,不知何年何月干涸成一条细细的水流。
寺院的建寺地点极为特殊,如果站在寺院金顶俯瞻整个山谷,可以发现寺院坐落在天三角、地三角、水三角的地方,据说这种地理环境更便于密宗的修行。该寺的镇寺之宝便是一个具有很强“法力”的木质撅金刚,据说可以抗旱防雹……
相关传说:
白种村,是扎囊县最穷的地方,土地不好,种什么没什么。“白种”为藏语,“白”意为:“好”,“种”:“村子”。民间流传着一个扎囊县不长农作物的故事:
桑耶地方(雅江北岸)有很多药草,有茂密的树林和很多野生动物。雅江南岸却什么都没有,村民种出的青稞都不够吃,还得去买。那是因为在很早以前,南岸的人跟北岸的人吵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南岸的人脱掉衣服准备开打,后来莲花生大师来平息了他们的争斗。因南岸的人们都脱了衣服先挑起事端,所以南岸的这边土地贫瘠,什么都是光光的,草也少,农作物也不丰厚。
tipes:扎囊县城-白种村(10公里)-宁多寺(8公里),柏油+砂石路面,8公里土路很难走,如果雨季(7-8月)前往宁多寺最好事先跟当地人询问路况,如遇连日下雨最好不要冒然前往。在藏历11月29日这天,会请出撅金刚为前来朝拜的人们加持,而且那一天还要举行盛大的羌姆表演。
9、敏珠林
位于山南扎囊县驻地以南、扎其塔巴林村山谷中。敏珠林是宁玛派前藏两座祖寺之一(另一座为多吉扎寺),因所传的伏藏不同而形成了该派的两个小支派。敏珠林以传授“南藏”为主。10世纪末,卢梅·楚臣喜绕(复兴佛教大师)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寺院,塔巴林寺。1677年由德达林巴·久美多吉(生于1646年,第五世达赖的老师)在原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该寺在历史上遭受多次破坏:18世纪准噶尔部侵扰西藏时毁坏了主要佛像,拆毁了大殿部分建筑;另一次是在1959年;第三次是文革期间,寺庙建筑几乎成为废墟。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原有主要建筑四座,现已恢复两座,目前共有僧人55人。
敏珠林寺现有建筑为:祖拉康,是建寺时最早修筑的佛殿;密乘殿(曲果仑布拉康),位于主殿北侧,是举行法会的地方,大殿采光很好,在文革期间作为粮仓而未被全部拆毁,原建筑还有两层楼和金顶;十万佛像见解脱大塔即弥勒佛塔,最初由五世达赖喇嘛和该寺创始人德达林巴首建于寺院东北方,后在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时被毁,在七世达赖时期修复,后因地震塔体稍有裂塌,修复后又在特殊时期变成废墟,现在看到的佛塔是在1998年修复的,高十三层,主供弥勒佛,廊道遍绘壁画。主塔四周还有聚莲塔、吉祥多门塔、和解塔、尊胜塔、菩提塔、神变塔、涅槃塔。
寺内有旧译显密讲修法轮日洲(显密五明佛学院),敏珠林寺的僧人除学习藏文、医学、天文、历算、声律、绘画外,还以藏文书法优美著称。原噶厦政府的僧官学校的校长,由该寺的僧人委派,部分僧人到藏医院负责研究历算和编写修订《藏历年表》。
tipes:出拉萨沿101省道行驶约103公里处有岔道,南行8公里即可到达。客运站及大昭寺广场有直达该寺的班车。该寺藏香颇为有名,依据传统配方,有专门的加工厂。每年藏历4月17日展佛,5月10日举行羌姆。
10、姐堆秀镇:岗则寺、松若林
姐堆秀——对于了解西藏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那里以手工帮典闻名。
从拉萨出发,过了曲水大桥就进入了雅鲁藏布江流域,这条孕育了西藏文明的“天河”引领着人们朝藏南谷地进发。
松若林寺位于姐堆秀镇6公里处的半山腰,由一位叫宁文松·拉桑布的大师创建,当时为噶举派寺院,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扩建并改为格鲁派。据说该寺文革前有三千多僧人,两个大殿,2位转世活佛,住在上面大殿的是森夏耶活佛,下面的是森夏梅活佛。现在的佛殿是原来活佛的卧室,现有14位僧人。寺外的佛塔与民居相互映衬,佛塔外堆积了很多精致的擦擦。沿着佛殿边的小径往山上走,四周均是荒废的建筑,掩藏在层层枯草之中,依稀可以看出是原来的僧舍或佛殿。偶有一两位僧人倚靠在残破的石墙下念诵经文,也偶有一两个村里的小男孩在废墟间奔跑嬉戏……待走到山顶的一座“佛殿”旁,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玛尼石刻,雕刻精美,以佛像居多,经雨水的冲刷后更显圆润与历史的厚重。
岗则寺位于朗杰学乡,于1986年底由一位名叫根顿·次丹的大师重建,原寺在山上。根顿·次丹原是乃琼寺僧人,文革时期当了老师,退休后重建了这座寺院。走进寺院那扇艳红的大门,眼前是一个小而温暖的花园,花园左侧一条小溪绕过花园后的佛殿,有的阿尼在殿前磕长头,有的在护法神殿诵经,有的在厨房忙碌。院子里晒满了做藏香用的香料,一群小猫趴在二楼的屋檐晒太阳……细柔的藏香味,淡淡的花香,厨房里飘来的糌粑清香;绵长的诵经声和潺潺的水流声……
图说:
MG0002岗则寺壁画:罗睺星 藏语为“羌久”,护法神。古印度神话中说因偷吃了神仙的甘露,被日、月神告发,砍头处死;而甘露使其起死回生,故而怀恨日、月神,每次攻击这二神的时候就会形成日食和月食。
MG0001岗则寺壁画:护法神一髻佛母 宁玛派重要的护法神之一,智慧护法,一目、一齿、一乳。
习俗与传说:帮典,其实就是围裙,羊毛织成,色彩鲜艳。帮典通常是已婚妇女系戴,藏族人认为妇女不围帮典会使她的丈夫不吉利。传说帮典是在几百年前,藏族先民依照雨后的彩虹编织而成。
tipes:拉萨-姐堆秀(90KM)-松若林(6KM)-岗则寺(8KM),柏油路,进入松若林和岗泽寺等小寺院的路很窄,且经过村庄,四周牛羊很多,要小心行人和牲畜。松若林虽有很多玛尼石刻与擦擦,拍张照片就好,切勿偷走。姐堆秀镇内有生产邦典和氆氇的作坊,可随便参观、拍照。
11、隆子县:三安曲林
隆子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北侧,多山谷,地形复杂,边境线长达约150多公里。县内99%为藏族,有很少的珞巴族、门巴族。涅曲、加波曲、玉门曲(曲:河)穿行其间,均属外流河,流入印度。隆子县古称“涅”地,吐蕃时期属十二小邦之一“达域”的统辖范围,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属“四如”中的“约如”。隆子县是半农半牧区,手工业发达,物产丰富。
三安曲林,竹巴噶举派寺院,位于三安曲林乡政府所在地,海拔约3300米,于1515年,由白玛嘎布大师创建。据史书记载,三安曲林寺在白玛嘎布时期最为兴盛,当时的寺庙面积约为现在寺庙的4倍,僧侣人数亦达千余人,有田地、牧场和4处庄园(即:龙许溪卡、次麦溪卡、仁波溪卡、止布溪卡),有牲畜七千余头。如今的三安曲林建筑群沿山脊分布:甘珠尔拉康、喇嘛拉康、度母拉康、杜康大殿。佛殿前有一个专门陈列该寺古老石刻的房间,雕刻精美,数量众多。
tipes:泽当—隆子边检站(130公里)—巴珠拉山口(20公里)—雪沙乡、热雪村、才姆村—三安曲林(64公里)。翻过巴珠了山口后一直在峡谷里穿梭,顺着河水流淌的方向。三安曲林有寺院的招待所,50元/人,比较干净,村里有小饭馆,条件有限,也可自备些食品。需办理边防证。
拍摄要点:才姆村—夏巴村路段是个值得驻足拍摄的地方,山坳里的农田、溪流与对岸的村庄形成斑驳的色块。尽量在下午四点前经过该路段,容易有较好的光线。三安曲林的外景及附近风光都很值得拍摄,建议在该寺住一晚。春季尤佳。
12、神山开门:扎日神山
据说扎日神山是竹巴噶举派法王藏巴嘉热打开的大门,猴年是它的“本命年”,于是又了“马年转冈仁波齐,羊年转纳木措,猴年转扎日”的说法。转山的线路有三条:大转、中转和小转,据说转山路上风景一流,凡今生能转一次扎日神山便能再次有机会得到人身。扎日神山的南部现为印度非法占领区,想“大转”已不可能。目前的转山线路:扎日乡——桑多白日山上的莲花生修行洞——如牛奶一般的错嘎湖——机甲寺——玉麦乡——曲松村——朵采(duo cei)村,那里有座小寺叫多采拉康。每年转山的时间是藏历4月15—8月15,错过这个时间转山的大门就关上了。而且,大转山路也只能男生转,女生只能走到卓玛拉山口返回,否则不吉祥。
全国最小的乡:玉麦乡,90年只有一户人家,现在也不过50多人。
习俗:
扎日一带多雨水,是一个大吼一声都会下雨的地方。凡到扎日神山的人都要喝酒,要去村民家里挨家挨户要糌粑,看见泉水都要喝上一口,因为有一种神水叫“曲卓瓦珍巴”,喝了这种水直接可以进“天堂”,但不知道这种水到底在哪里,所以看见溪水就喝一口,相信总有一天能碰上神水。
tipes:全程土路,100公里,如遇雨雪便很难走,需在扎日乡过夜。过三安曲林36公里至恰采拉山,“恰采”磕头的意思,海拔5007米。之后便是一路美景,至曲松村便是通往玉麦乡与扎日神山的岔路。转山时间是有限制的4月15—8月15,建议一定要找本地向导。就算不转山沿途的景致也够让人欣喜。桑多白日山上的莲师洞需徒步,往返约需两小时。扎日乡内有招待所,建议自备睡袋。
拍摄要点:曲松村附近有一座名“日吾岗坚措杰”的山,是释迦牟尼端坐的神山,值得拍摄。沿途大片的松萝,看过这里的松萝川藏线上的那些根本不值一提。扎日乡的传统民居也是不错的拍摄点,在乡内就可看拍摄四周的神山:莲师山桑多白日,度母山卓玛嘎日,班达拉姆涅日。
13、机甲寺
机甲寺,全称机甲帕玛拉康,创始人藏巴嘉热,最初有七户人家在此居住,故寺院所在的乡称马及敦乡。途中翻越梅朵山,山上有一块留有释迦牟尼佛手印的石头,山下有空行母眼泪汇成的小河,穿梭在一望无际的杜鹃花海中,途中还有机甲土地神的宝座、法王藏巴嘉热的宝座等圣迹。寺院就坐落在杜鹃花海里,极少人踏足,是理想的修行地。寺内大殿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多吉帕姆的石像,她是这一方水土的守护者。
相关传说:
据说,经书中记载扎日地方有一种棕色的花,随着太阳转动,茎内有乳汁,太阳照耀下,花儿会升起一缕如一根牛尾毛那般细的烟雾,吃了这种花可以直接升天。
tipes:前往机甲寺需徒步40分钟左右,而且进入寺院的路分两条,4月15—8月15之间两条路男女都可以通过,非此时间段女士只能走其中一条,在岔路口有指示牌。
拍摄要点:沿途景致绝佳,不枉徒步的辛苦,尤其春季,一望无边的杜鹃花让人不想回,如遇雪天更胜一筹。
14、边境有多远:洛扎赛卡古托寺
赛卡古托寺也作色喀古陀寺,位于洛扎县色乡。“赛卡”,玛尔巴大师儿子的名字,“古托”意为“九”,由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大师弟子米拉日巴尊者於11世纪创建。据《米拉日巴传》记载,当年米拉日巴拜上师玛尔巴为师学修佛法。玛尔巴为了净除米拉日巴所做的业障、磨练其求法的意志,命他给自己的儿子建房,并规定修九层。第一次修成圆形,几近一半,玛尔巴说考虑不周需要拆除并把土、石运回原处;第二次修成半圆形,玛尔巴又命他拆毁;第三次快修成时,玛尔巴又说要拆了重建。折腾了几次,米拉日巴始终如一听从玛尔巴大师的命令,费尽心血终于建成了今天这座四方型九层的雕楼式著名寺院,玛尔巴大师也终于将自己毕生所学传与米拉日巴。
九层佛殿的一楼为一诵经的小佛殿,分前后二室。二层至九层均绘有精美的壁画,其中以玛尔巴、米拉日巴像及噶举派祖师的生平事迹较多,第九层曾遭毁坏,第八层佛殿的壁画也就被雨水冲了。据说九层佛殿内存有玛尔巴大师用自己鼻血绘成的壁画,极为珍贵。
这座九层佛殿旁边还有三层的加色嘉措大经堂。一层大殿后侧偏殿护法神殿,文革时期在外面修了一扇门,80年代宗教政策自由后才打开,完好无损,保存着原有风格。第三层为拉玛拉康,主供佛释迦牟尼,壁画绘有18罗汉像、历代大宝法王等。该壁画属噶玛噶赤派风格,与一层佛殿内的壁画风格不同。极为珍贵的一件宝物是米拉日巴尊者用一个月时间祈祷而制成的石刻油灯,当他修法遇到困难时,将酥油灯顶在头顶十一个月之久。
相关知识点:
玛尔巴
玛尔巴(1012-1097),生于洛扎县,年少时性格顽劣,12岁父母送他去学法,后多次到印度、尼泊尔及阿里拜很多成就者为师,一直到52岁学法共40年。玛尔巴一生并未正式受戒出家,于52岁返藏后娶妻生子,但他的佛学造诣甚深,也是著名的大译师。最传奇的是他曾精通一门法术:颇瓦法,也叫夺舍法,可以将自己的灵魂移到别的尸体(人或动物)中使“复活”,但这种复活是暂时的,同时他自己处于圆寂的状态。后他将此法传给他的儿子多德,多德在21岁的时候被马踢伤,头骨碎裂,虽然他也会夺舍法,但没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尸体,就把自己的灵魂移到一只鸽子的尸体里飞到印度去了。传说玛尔巴圆寂的时候洛扎地方彩虹花雨连续不断地出现了37天之久。
米拉日巴
米拉日巴(1040-1123年),噶举派第二代祖师,著名的瑜伽师、密宗大师、道歌家、一生经历坎坷的苦行僧。生于后藏,年幼丧父,他的伯父强迫他的母亲转嫁给自己的儿子,母亲不从,伯父和姑母就霸占了他家的财产,他们一家则过着贫困的日子,他夏季当伯父的奴隶,冬天还要给姑母家当仆人。后来他拜师学会了咒术和降冰雹的法术,用咒术杀死了他所有的仇人,用冰雹砸毁了村里的所有庄稼。事后他懊悔害了这么多人,决心皈依佛门,拜玛尔巴为师。玛尔巴用很多方法考验他,让他修建圆形、三角形的碉楼再拆毁,不准任何人帮助他;有人来请玛尔巴灌顶,他想加入,但被驱逐队列并遭到殴打……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学习佛法的决心。六年后,玛尔巴将自己所有密法传给了米拉日巴。
米拉日巴后来到后藏地区深山里苦修了9年,后到阿里地区传法,与苯教斗法,削弱了苯教在阿里的势力。米拉日巴传法是用歌唱的形式,创作了很多证道性的诗歌,后人桑结坚赞等收集记录,编写了《米拉日巴道歌集》。
tipes:赛卡古托寺往南有一个温泉名拉普温泉,再往南徒走上1小时就到不丹了,到了藏历7月15日,赛卡古托寺节日时,会有很多不丹人到寺院,他们喜欢中国的手机,旅游鞋,衣服,日用品等。从乡道(措美县—洛扎县的主路)至赛卡古托寺寺约有20公里,均在山沟里行驶,大部分是沿河路段,要特别留意山上的落石,雨季要提前打听路况。寺内有招待所,寺旁有饭馆。
拍摄要点:拍摄赛卡古托寺外景可在前往卓沃龙寺的途中拍摄,寺院位于河谷,前往卓沃龙寺刚好要上山,可俯拍全景。时间最好是在下午六点前(夏季),晚了寺院就处于山的阴影中。寺院庭院中有很多精美的玛尼石刻,也是值得拍摄的地方。
15、洛卓沃龙寺
洛卓沃龙寺,位于西藏山南洛扎县色乡,“洛”指的就是南方的意思,“卓沃”是开始、吉祥的意思,“龙”为授记之意。由噶举祖师玛尔巴大译师创建于1014年,是噶举传承的根本道场。玛尔巴大译师选建寺地点时曾赞叹此地“具备佛教二十四处圣地的所有殊胜点,它与莲花生圣地无异样,它是瑜珈空行母聚集之地”。此地也是圣药、圣草生长之地、圣树茂盛之地、瑜珈空行母聚集之地……
如今的洛卓沃龙寺的念久拉康和佛塔完全是新建的,供奉着玛尔巴大师8岁等身像,80岁等身像正在建造中以及佛母达美玛像等。佛店内有玛尔巴大师的法座、脚印等圣迹。再往山上徒步十来分钟便可到桑敷修行洞。此修行洞是玛尔巴大师、米拉日巴尊者以及玛尔巴大师其他弟子修行过的地方。据说,得见此圣地即进入解脱道,忆念此圣地就能灭除烦恼因,朝圣此圣地便能关闭恶道门……
相关传说:
在桑敷修行洞旁的山崖上有那洛巴大师的法相,被层层哈达包裹着。那洛巴是玛尔巴的师父。传说玛尔巴大师圆寂时,天空中出现了那洛巴大师身影般的祥云,众弟子们不愿师父就这样离开,祈祷师父能常驻,于是山崖上便留下了那洛巴大师的法相。
tipes:距离赛卡古托寺7公里。
16、卡久寺
卡久寺由卓巴·白玛嘎布于16世纪创建,属宁玛派。该寺坐落于拉康镇卡久山巅,海拔约4000米,四周松林簇拥,云雾环绕,植被丰富,赶走了一路的荒凉。山中、寺院周围随处可见各种野生鸟类,尤其是棕尾虹雉,在西藏其他地区见不到。
关于卡久寺的名称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山中的岩石像胜乐金刚腾空而出,岩石缝隙中流出清泉,因此得名,此处的藏语“卡”意为“岩石、城堡”,“久”意为“水”。二、如白色水晶堆积的雪山向十方流出如牛奶般的泉水,流到“卡”钦天母之山。
卡久寺是宁玛派重要的隐修圣地之一,莲花生大师和南喀宁布大师都曾在此地修行数年之久。南喀宁布是莲花生大师的25弟子之一,在莲花生大师跟前领受灌顶并精通翻译,曾往印度求学,返回藏地后受苯教大臣们的排挤,暂住于卡久山。据说南喀宁布大师便是在此修行时证得无上菩提,并能骑日光行走。至今,山中修行法洞内依然可见当年莲花生大师和南喀宁布修行时留下的足迹、手印、身印等许多自然奇观。
相关传说:
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山洞名沃门嘉富坚修行洞,莲花生大师曾在此洞中修行了七年七月零七天。当地牧羊人奇怪的发现有遗址白山羊每天特定的时间就会离开羊群不知去向,一天,牧羊人尾随着这只白山羊,看它到底去了哪里。结果发现这只山羊到山洞中用羊奶供养莲花生大师,牧羊人亲见莲花生大师心生无比的信心,由此因缘,牧羊人与山羊即刻成佛。
tipes:卡久寺距离拉康镇仅11公里,砂土路。寺内有招待所,寺旁有饭馆。拉康镇内有一座小寺院名枯延拉康,是卡久寺的属寺,也值得一去。
拍摄要点:卡久寺掩映于雪山、森林、瀑布之中,可拍摄点很多,如有时间可住上两天。如果时间不多也不用漫山遍野需找野生鸟类,只需起个大早在寺院内的转经路上就能拍到棕尾虹雉,僧人们会在上午给它们喂食,它们也不拍人,基本可以近距离拍摄。围绕寺院外围还有一圈转经道,转上一圈能拍到足够精彩的照片。
相关知识点:
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是典型的高山鸡类,生活在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草甸或杜鹃灌木丛中,喜结群活动。棕尾虹雉雄鸟全身的羽毛都闪耀着彩虹一样的金属的光泽,雌鸟羽色显得淡雅清秀,棕色为主色。主要生活在藏南,尼泊尔等地,也是尼泊尔的国鸟。
17、拉隆寺
拉隆寺,一座古老、藏着无数秘密与珍宝的寺院,却着实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拉隆,藏语意为“神的旨意”。位于洛扎县扎日乡洛扎努曲河北岸,坐落在一片开阔的河谷台地上。据该寺僧人介绍:寺院始建于吐蕃时期,12世纪初噶玛噶举创始人都松钦巴扩建了该寺,16世纪中叶,噶玛噶举派高僧巴卧•祖拉陈瓦在次进行维修扩建并主持该寺。
拉隆寺拥有奇特的建筑式样,佛殿的平面格局为”坛城“样式。大殿内保存着精巧的木质斗拱结构,斗拱的式样呈十字形或一字形,有单层、有的由三层斗拱重垒而成,其构造设计之精巧让人难以想象,而且此种风格的斗拱除了拉萨大昭寺外着实不多见。拉隆寺大殿以及二楼佛殿均有内容丰富的壁画。
相关知识点:
巴卧•祖拉陈瓦与《贤者喜宴》
巴卧·祖拉陈瓦(1504—1566),拉萨地区业塘地方人氏,五岁被认证为巴卧曲旺伦珠之转世,迎请至卓沃龙寺坐床。毕生著书很多,最出名的就是《贤者喜宴》,是藏族古代历史文献中最受关注的一部著作,该书取材广泛、丰富,收录了很多罕见史料。该书便是巴卧大师在卓沃龙寺写著,并在此刻板,故称《洛扎教法史》,《贤者喜宴》是后代学者常用的藻饰性名称。
tipes:拉隆寺鲜为人知,但寺院的建筑、壁画以及石刻艺术的确值得前往,最好携带手电。东距络扎县城17公里,土路。
18、普莫雍措
也许是因为前往普莫雍的路实在不好走,又或许是羊卓雍措阻挡了她的风采才使得普莫雍措一直以北忽略的状态存在着。而且她实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有资料称其海拔4700米,笔者达到此地使用GPS测量湖面海拔5018米,实比纳木措高,附近山口海拔5300米。
本地人称此湖为“帕姆雍措”,帕姆是当地的守护神,湖中有岛,未收集到相关传说。
tipes:从洛扎县城至普莫雍措62公里,途中翻越5411米的山口,需过了打隆镇后才有柏油路,路很难走,全是炮弹坑,目前浪洛公路正在修路。在湖边拍摄需放慢脚步,切勿看见美景就兴奋,海拔很高。
19、资料:山南地区其他景点
雍布拉康——第一座宫殿
雍布拉康,位于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相传兴建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5世达赖时改为黄教寺院,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
雍布拉康的藏文有多种写法,较多见的为“母子神殿”和“母鹿腿上的宫殿”两种。
据《贤者喜宴》记载:赞普托托日年赞六十岁时,有天他正坐在雍布拉康中,天空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吉祥彩虹、花雨和天神之乐,随后天空中降下如下宝物:《诸佛菩萨名称经》、《宝箧经》、金塔、牟陀罗印、观世音咒塔印模等六种。《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也有史料称这些最早的佛典等圣物非从天而降,而是由外族人带来的。
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雅砻河东岸贡不日山南麓,在前往雍布拉康的途中,属格鲁派寺院。昌珠寺藏语意为“鹞龙寺”,相传此地以前是一个湖泊,湖中常有一五头怪龙作乱,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该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传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相传,文成公主为建大昭寺,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全城的地形极像一仰卧的罗刹女,将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须在女妖的四肢和心脏建庙以镇之。于是,女妖心脏上建了大昭寺,四肢之一的一臂上建了昌珠寺。
昌珠寺由大殿、转经围廊、廊院三部分组成。主要建筑是措钦大殿,殿内供奉一尊三世佛像,和其它寺庙里不一样的是,这尊铜佛像是由全铜浇铸而成,甚有特色。据说昌珠寺在建寺初期,还曾有一尊能说话的度母像供在主殿里,是松赞干布从当时佛教发达的和田地方请来的,昌珠寺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值得为此专程前往欣赏。
藏王墓系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的陵墓群,墓群位于山南琼结县,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众说不一,能确定墓主的有九座:松赞干布、芒松芒赞、赤都松赞、赤德祖赞、赤松德赞、牟尼赞普、赤德松赞、赤祖德赞、朗达玛。
END
机构简介☈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是在自治区相关部门和旅发委领导的关怀重视下,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正式注册成立的独具法人资质的社团组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协会业务范围是:策划实施自驾游主题活动,发布自驾游营地建设标准和设计建设与管理运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培训培养自驾车旅游专业领队,发布西藏自驾车旅游线路交通信息和假日流量预警,建立西藏自驾车旅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接实施政府招标项目。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地址:拉萨市金珠西路56号·西藏商务厅14楼
联系电话:400-0891-611
电子信箱:18908914663@189.cn
微信公众号ID:XZZJCLY
藏区酒店征集&产品交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