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拉萨】(二)向北 & 夺底沟方向目的地攻略及指南

来源: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 时间:2018-01-04


信息|资源|项目|活动|营地|社群|会员|救援




拉萨及周边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一座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北面环山,南有拉萨河流淌。辖城关区、开发区、空港新区、堆龙德庆区、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达孜县、墨竹工卡等区(县)。

    遥远的时代拉萨是一个天然的牧场,苇草灌木茂盛。四周的山峰如同莲花的花瓣环绕着这块平原,平原的中心有一个湖,牧民称之为“涡汤措”。涡是藏语“涡玛”即“牛奶”的音译,“汤”是藏语“平原”的音译,“措”则为“湖”。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将都城从山南泽当迁至逻些(今拉萨),开始了这座城市最初的建设。松赞干布迎娶了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公主们带来了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也带来了信仰——释迦牟尼佛八岁等身像和十二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建议在涡汤措上为尺尊公主建筑宫殿。于是,智慧的藏族人民先拦坝排干湖水,又用羊驮土填实地面,于是那块地方有了新的名字:热萨,“热”的意思为羊,“萨”意思为土,当殿堂(大昭寺)神奇地立于原先的那片静谧的湖水之上并安住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后才有了“拉萨”这个名字,意为:神佛的住地。

一千多年后,人们或许已经忘记了涡汤这个最初的名字,在许多的人的眼里拉萨也已经和内地任何一个中小城市一样有了各种都市的符号:一幢又一幢带着时尚气息的楼房拔地而起;街头巷尾繁衍出各色酒吧、餐厅、时髦的服装店;在这里可以吃到大江南北的美食,粤菜、海鲜馆、川菜、东北菜……城市的发展总是会让人伤感,同时忽略了那些近在咫尺的文化精髓:小巷深处沉默而辉煌的寺院,拉萨河对岸还有赞普时代的宫殿,藏文字发祥地就在十分钟路程便可到达的地方。一天路程便可往返的几个郊县里有黑颈鹤的故乡,有古老的羊皮筏在河道穿梭。在直贡峡谷里有古老的佛塔与民居相融相和,那是龙女墨竹色钦的故乡,关于她的传奇故事都绘在壁画上……



2、北——夺底沟

关键词:

藏文字的发祥地:帕帮喀宫

格藏日山

扎叶巴

 

季节选择:适合四季

 

门票信息:帕邦喀暂无门票、格藏日山没有门票、扎叶巴寺35元/人

 

路线建议、如何抵达清晨从色拉寺出发沿转山线路徒步至帕帮喀,之后徒步至格藏日山。如果体力有限,在拉萨租自行车前往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前往扎耶巴最好自驾或租车。

 

自驾攻略:帕邦卡宫位于拉萨市北郊,色拉寺以西乌都日山南面山坡上。可以自驾,或坐车到军区总医院门口再徒步约20分钟可以到达,也可以骑单车去,最好从色拉寺徒步前往(约1小时),途中风景不错(春季转山节的时候这条路就会变得熙熙攘攘)。如果途中要问路,当地人更习惯称帕帮喀为“波隆喀”,所以你问“帕帮喀在哪里?”恐怕会有人不知道。格藏日山位于拉萨北郊夺底乡第三村(色拉寺后山东北方),夺底路走到底,继续向北行驶约2.8公里后,开始爬山约2公里(公路西侧)。从市区可打的士到山脚,约20元。如果自驾,可以开到寺院门口,但山路陡而窄,最好是有四驱吉普车,如果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不自信则最好徒步。从拉萨出发沿纳金路一直向东,过纳金山口11公里后,就到了叶巴村,再向北行驶不到10公里即可到达寺院,需要自驾也可在拉萨包车,均是柏油路。

 

目的地指南

1)藏文发祥地:帕邦喀宫

“帕邦喀”,意为“巨石宫”,当地人称“波龙喀”。因寺院建筑在一块巨大岩石上而得名。位于拉萨市北郊,色拉寺以西乌都日山(宝伞山)南面山坡上。这里是藏文字的发祥地,西藏历史上第一次用藏文书写的六字真言石刻就供奉于日松贡布殿之内。它也是吐蕃时期的佛教、政治中心,松赞干布曾在这里接待外国使臣,谈论国事。

帕邦喀最初并不是寺院,而是一座被称为玛如堡的宫殿。松赞干布这位伟大的赞普迁都拉萨后不仅制定法律、发展农业,同时也建造了这座传奇的宫殿:高九层,以砖块砌筑,并用铜汁灌入石墙的缝隙,整个建筑的四周用四根粗大的铁链固定。

巨石下有一山洞,是松赞干布修行的地方,传说宗喀巴大师也曾来此修行,并给此洞取名“啼祈洞”意思是“大乘洞”。洞内有一些石刻的佛像,其中的一尊白拉姆像是自然形成的。

整个建筑群中还有几处废墟,北侧废墟传说是文成公主的宅院,东侧两处为宗喀拉康和喀托拉康。四周山坡上散布着很多在石壁上自然形成的佛像。巨石南坡为日松贡布殿,80年代后期重建,内供佛像及壁画都是近年的新作。

 

相关知识点:

吞米·桑布扎

吞米·桑布扎是松赞干布的重臣,他被派往印度学习了十三年,精研梵文,通读文学著作,并研读了二十一部佛学经典。回藏之后,一直住在帕邦喀,闭门钻研一年后,依照梵文、乌尔都文等文字,根据藏民的语言规律和发音特点创造出藏文,并规定出楷书和草体两种书写方法。他在帕邦喀向松赞干布和众大臣们教习,并第一次用藏文书写了六字真言,刻于石上。同时,他还开始用新创造的文字翻译佛经。

 

大威德金刚

也称“能怖金刚,怖畏金刚”,“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而得名,是格鲁派五大本尊佛之一,也是五大护法神之一。

 

六字真言

观音菩萨的根本咒语,藏传佛教密宗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嗡”:佛部心,是一种开天辟地的声音,宇宙的原音。“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也就是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能得到,能无宝不聚、无珍不得。“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佛法如莲花一样纯洁。“Hong”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以来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最后得到成佛的正果。

 

tipes:最好的拍摄季节当然是春季,拉萨的春天来得迟缓,约五月前后,这里桃花盛开,黄墙金顶掩映在桃花中更显庄严,野兔在山坡奔走。

 

拍摄要点:在寺院的金顶上,可以拍到大半个拉萨城。需要较全的焦距段,广角可以带入信息量大的前景,长焦可以直接拍到布达拉宫的背影以及龙王潭公园。修行洞内光线很暗,拍摄时需要三脚架(如果是徒步前来,务必考虑三脚架的轻重程度)。近年,为保护石刻已安装了玻璃,如果没有三脚架,可将镜头贴近玻璃拍摄,避免反光。

 

2)格藏日山

格藏日山,是拉萨市内最美的山峰。站在峭壁嶙峋的山巅,向北观,是在大山里延伸的夺底沟;远眺南方,拉萨美景尽收眼底;山腰间的普布觉寺在灰暗的山坡上如一排跳动的音符;另外两座修建在悬崖断壁上的寺院:格藏日却和撒喀扎日却,演奏着废墟与辉煌的绝响,紧凑逶迤的建筑,残留的石墙大致勾勒出原建筑的精巧设计。清晨有秃鹫和乌鸦在山谷盘旋,日落,寺院那些断壁残垣才是镜头里永恒的美。

普布觉寺,藏族高僧阿旺强巴于1744年得到当时执政者颇罗鼐(16891747)的资助,修建该寺,称其为普布觉寺,属格鲁传承。现在看到的寺院建筑是80年代重建的。寺院虽坐落在山腰间,但整个建筑设计精巧。一块平地作为辩经院,其他建筑层峦叠嶂,几座佛殿的金顶看起来也是错落有致,在阳光的辉映下一切都那么安详。

    格藏日却和撒喀扎日却这两座寺院都修建在悬崖断壁上,均建于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时期,原殿基本被毁,90年代初重建。属格鲁派,现有25位僧人。传说宗喀巴大师曾在这里修行过,寺院东侧是原殿遗址,残垣断壁紧贴山崖,一字挥开,如同一个个在悬崖上叠加的音符。

 

相关传说:

普布觉寺名的来历:印度有一位名叫达洽的高僧,一天,他日常所用的法器金刚镢飞到西藏落在了此地,后来称该地为“普布觉”。“普布”意思是金刚镢,“觉”就是角落。信徒们极为珍视这个来自异域的神秘之物,把它供奉在色拉寺。每年藏历1227日那天,信徒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朝拜神圣的金刚橛,并渴望得到它的加持。

 

tipes:从普布觉徒步到山顶的格藏日却和撒喀扎日却大概需要40分钟,务必携带轻便的脚架。这里背北朝南,一整天基本都有阳光。自驾前往格藏日山,山路不开行驶,一边是乱石嶙峋的山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偶尔还会遇到大石头挡路。

 

拍摄要点:

如果有一定准备,这是一条很好的徒步线路,可拍可玩。如果体力不行,不带三脚架也无妨,准备一支标准变焦头也够用,如果有兴趣有体力也可携带一支长焦头拍摄远处布达拉宫的背影。清晨在帕帮喀山上刚好可以拍到盘旋在山谷中的秃鹫和乌鸦;傍晚前抵达格藏日山,阳光从山巅洒下的时候可以在山顶的寺院拍摄一字挥开的断壁残垣,远处的拉萨城如海市蜃楼。

 

3)扎叶巴寺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到了拉萨不去扎叶巴好像一件新衣没衣领。可见这座寺院在藏民心中的位置。它位于达孜县(“达孜”意为“虎峰”)邦堆乡叶巴村叶巴沟,海拔4000米左右。它的佛殿建在形似度母的神山之上,千百年来曾有太多的大师踏足此地,跟扎叶巴有关的那些名字也都是响当当的:松赞干布、蒙萨赤姜公主、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尊者、刺杀朗达玛的僧人贝吉多吉……跟扎叶巴有关的传说似乎是一部吐蕃王朝的历史。

扎叶巴寺一直以岩洞和寺院一体而闻名,半山上一字排开的佛殿和岩洞要想都走一遍,恐怕还是有些吃力,传说这里共有108个洞窟。

法王洞: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伟大的赞普松赞干布曾娶五位王妃,只有生于拉萨附近堆龙德庆的蒙萨赤姜为他生了唯一的儿子共日贡赞,为了供奉王妃和王子的本尊,蒙萨王妃选择了这座形似度母坐相的叶巴神山,修建神殿。殿旁有个石洞,传说松赞干布和蒙萨曾在此洞修行,后人称其为法王洞。

月亮窟:藏文叫“达瓦浦”。赤松德赞继赞普位后,大力推行佛教,他从古印度请来了莲花生大师。传说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时因嫌光线太暗,于是用他的法器金刚杵朝崖壁掷去,崖壁被凿开一个大洞,也有说莲花生是用手指戳出的洞口。从这里可以看见山下整个山谷的风景。传说赤松德赞在位时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杰瓦乔央,他曾在此修行,获得大成就,从石窟乘月光升天而去。也有说莲花生大师当年在此修行时,这里没有路,要靠绳索攀援而上,后来,莲花生大师在月圆之夜乘月光飞入该洞内修行。后人则把这圣地称为月亮窟。

朗达玛时期,发生了西藏历史上第二次禁佛运动,很多寺院被封闭,设施被破坏,佛经被烧毁,僧人们被强迫上山打猎或还俗……公元842年,朗达玛被一位叫贝吉多吉的僧人在大昭寺门口暗杀。这位名叫贝吉多吉的僧人一直在拉垅地方(今西藏洛扎县)的深山里修行,对外界的事态发展一无所知。一天,碰到一些被迫上山打猎的僧人,才知道近年发生的禁佛事件,他满心愤恨,决定去刺杀朗达玛。他从山南来到拉萨,骑着一匹白马但把马的身体涂成黑色,穿一件黑色的衣服外面再套一件白色衣服。当他到大昭寺门口的时候,正巧碰上在那里看碑文的朗达玛,他上前行礼,趁其不备,拿出暗藏袖中的弓箭,一箭就射死了朗达玛。在逃跑的路上,他脱掉外面的白色衣服,在河水里把马身上的黑色洗掉,士兵到处追捕穿白衣骑黑马的刺客,而他穿着黑衣骑着白马逃脱了追兵。一直逃到了扎叶巴一个石窟中,假装在洞内打坐……后人则因他的勇敢行为而把此地也当作圣地。

在反佛势力出现端倪的热巴巾时期,一位叫白季云丹的大臣遭诬陷,说与王后私通,被砍头抛于拉萨河里,但他的尸体并未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一直漂到了这一带峡谷。后人将他当作叶巴地区的守护神。

扎叶巴在禁佛时期也未幸免于难,到了佛教后宏期,由一位叫俄·绛曲炯乃的高僧开始重建该寺。

11世纪,阿底峡大师被迎请到古格,住了三年后,来到卫藏地区,并在扎叶巴修行、收徒传法,当时成为了噶当派的重要道场。大师很喜欢扎叶巴,在要离开时,他恋恋不舍将自己的佛珠抛撒在山谷中,佛珠变成了108座佛塔,大师将其作为叶巴山麓这块圣地的装饰。故事固然带有传奇色彩,但阿底峡大师在扎叶巴期间,确实兴建过很多佛塔,佛塔中的装藏都有大师用过的佛珠。

 

相关传说:

很久以前,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郊区住着一位农妇,她有三个儿子,一家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但这位老妇人是个有福报的人,她所求的事每件都能实现。一天,她去拜见国王,请求国王赐给她一块地,她要在这块地上建造一座舍利塔。国王答应了她的请求,可是一些大臣却很不高兴,认为国王都还没有建造过一座舍利塔,怎么能让一位农妇来建舍利塔呢?于是国王改变了主意说:我可以给你一块地,但只能是一张牛皮那么大。农妇却聪明过人,她把牛皮剪成细条,用这条牛皮线圈了一块地,国王虽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当老妇人用尽毕生积蓄借助别人的帮忙把舍利塔修到一半的时候,老妇人却离开了人世。三个儿子继续妈妈的事业将塔修完。开光典礼的时候,三个儿子万分高兴,于是老大当即发愿:我来世要生在一个没有佛法的国度,并成为那里的国王,让佛法传遍那个国家。老二听了哥哥的宏愿,说:那我来世要作一位能降妖伏魔的大师帮助哥哥护持佛法。三弟说:那我来世要作一位高僧,帮助哥哥宏传佛法……这三兄弟便是:松赞干布、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大师……修建佛塔时有一只牛一直做着驮土的工作,开光典礼的时候却没有人表彰它的功绩,甚至人们都忽略了他的劳动,这只牛非常之气恼,于是他发誓,你们要弘扬佛法,我偏偏要作一个毁灭佛法的国王。这时,天空刚好飞过一只雄鹰,于是它许愿,来生要成为一位勇敢之士,杀掉这个毁佛之人……牛的转世便是那位灭佛的赞普朗达玛,他本名为达玛,而因为是牛魔王下界所以在他的名字前加了“朗”意为牛。那只雄鹰便是刺杀朗达玛的僧人贝吉多吉。而在扎叶巴,这故事里的人物似乎都出现了。

 

tipes:从拉萨出发沿纳金路一直向东,过纳金山口11公里后,就到了叶巴村,再向北行驶不到10公里即可到达寺院,需要自驾也可在拉萨包车,均是柏油路。





图:彭鳌   文:崔一



END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机构简介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是在自治区相关部门和旅发委领导的关怀重视下,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正式注册成立的独具法人资质的社团组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协会业务范围是:策划实施自驾游主题活动,发布自驾游营地建设标准和设计建设与管理运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培训培养自驾车旅游专业领队,发布西藏自驾车旅游线路交通信息和假日流量预警,建立西藏自驾车旅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接实施政府招标项目。






西藏自驾车旅游与营地协会


地址:拉萨市金珠西路56号·西藏商务厅14楼

联系电话:400-0891-611

电子信箱:18908914663@189.cn


微信公众号ID:XZZJCLY

藏区酒店征集&产品交换合作




公众号相关信息